10月信贷增长创13个月新低 融资放量背后含隐忧--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银行频道>>行业新闻

10月信贷增长创13个月新低 融资放量背后含隐忧

2012年11月13日08:49        手机看新闻

  10月信贷增长5000多亿元,创13个月新低,但当月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总量上看较充裕。但应看到,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背后,也闪现真实需求“注水”、还款风险隐现和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需密切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度放量,比上年同期多2.42万亿元,其中10月比上年同期多5038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均出现较大幅度增加,成为信贷之外的重要融资方式。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转变和非信贷融资放量,与银行受限于存贷比而致放贷能力有限、将部分业务由表内移到表外以转移风险有关。银行表内资产表外化,是对金融资源错配及利率非市场化的自然纠偏,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银行系统风险,提高金融效率。但这一融资放量背后折射需求回暖的“含金量”还有待观察。

  一是社会融资规模放量是否是实体经济真实需求大幅回暖的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放量中,不乏“虚假投资”产生的融资需求,这部分资金往往没有注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这也是目前很多微观主体没有感到资金回暖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从而使贴现资金未注入到实体经济,成为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如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等,如此空转,导致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体经济,超常增长,使信贷成几何级数虚增。

  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放量与房地产业务密切相关。近期不少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回稳迹象,但房地产行业资金紧张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观,不少房企陷入资金链困境,其融资主要用于偿还债务。部分地区已有多家前期过度扩张、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破产重组。这部分融资并未投入到房地产投资中去,有的最终可能成为破裂的泡沫。今年以来,大幅扩张的城投债存在同样问题,不少平台公司积极发债募集资金用于借新还旧,而非加大基建投资投入,许多资金的去向与实体经济需求有较大出入。

  二是部分融资回暖蕴含还款风险。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获取资金方式悄然生变。受贷款集中到期兑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和项目未及时投产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逾期贷款陆续显现,贷款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监管机构开始拧紧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授信“水龙头”,平台公司只能通过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平台公司信用风险逐渐“交棒”到“影子银行”手中。不少项目盈利及现金流不足,这部分融资放量可能酝酿新的资产质量风险。

  三是非信贷融资放量折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专家认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分析发现:城投债发行量、信托融资与中央项目密切相关。中央项目原本名正言顺可获贷款而稳步推进,而今却不得不日益依赖城投债和信托,从侧面显示财政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困难,这可能为下一波融资到期高峰埋下隐患。(任晓)

(来源:中证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