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储蓄率是M2高企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GDP中高储蓄率是决定M2高企的根本原因。从图3可见,近十多年来,在中国GDP构成中,储蓄率占比有着快速提高的趋势,到2011年已超过了50%。一些人直接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与中国对比,这种对比是不恰当的。首先,中国是一个外贸长期顺差国,美国是一个外贸长期逆差国。对中国工商企业而言,外贸顺差获得的资金只能存放于银行中,由此表现为企业存款的增加。对美国企业而言,外贸逆差借入的只能表现为借款增大,因而,企业在银行的存款较少。其次,中国的城乡居民消费在总量上处于资金结余状态。美国的居民消费在总量上属于负债消费范畴,因此,他们在银行的存款较少,居民储蓄率较低。中国城乡居民虽然因按揭贷款等原因,也有负债消费的现象,但这些负债额(2012年底大约在10多万亿元)与储蓄存款余额(2012年底为399551.04亿元)相比,城乡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一种资金剩余的状态。最后,且不说各州政府的财政状况,就是美国联邦政府也是债台高筑,债务量超过了GDP的100%。但中国政府的债务量仅为GDP的40%左右,远低于警戒线。如果说要将中国的M2直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对比(且不说各国的M2含义不尽相同),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格局应与美国相同,即中国也应成为长期的外贸逆差国、居民也应负债消费、政府也应债台高筑?显然,这种情形不是我们所能接受的。
冷静看待M2趋势和效应
针对M2过百万亿元的现实,需要在政策面上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以冷静的态度对待M2的走势,不应对此过度紧张。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M2的余额还将继续上升。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并非不利。为了避免社会各界对“货币超发”的误解以及由此引致的忧患情绪,需要对M2的走势和效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第二,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展开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城乡居民在“住、行、学”等方面有效消费供给不足矛盾,加大对医疗保健、教育、住房、道路以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第三,加快资本输出的步伐。中国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美国经济尚处于金融危机的泥沼之中,欧债危机还在延续,这给我们在全球展开资金的配置提供了绝佳的时机,我们应把握好这一机遇,积极推进资本输出。在资本输出中,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并举,既有利于对冲国际货币战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资本输出的背景下,国内的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外投资,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量走势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M2余额也有减少的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王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