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呈现大幅度的波动,敏感性在于人民币与美元同步向上,受制于美元之下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本应反向美元走势,但此时却出现趋同的方向,耐人寻味。
今年3月份开始的人民币贬值态势有利于部分外贸的恢复,尤其是对出口贸易企业的作用是积极的。然而此时的人民币升值不仅打乱外贸本身的生产积极性和经营保护性,还增加了企业对汇率未来判断的恐慌。
货币功能与贸易结果不相符
很多企业的经营经历了年初人民币预期升值和年中前后人民币贬值的冲击,再一次的人民币不确定使得这类企业的发展如履薄冰,这对于今年外贸指标的完成以及外贸发展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伤害。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布局中,外贸从第一架马车的贡献比例转变为最后一架马车,经济和产业结构配置的不正常以及认知和预期的不正常,加深了对实体经济理解的偏离。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7月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为3.77万亿元,增长55.9%,涉及174个国家,这是一个靓丽的数据。同期商务数据显示: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670.9亿美元,同比增长4.0%,环比下降3.0%。其中出口2084.6亿美元,同比增长9.4%,环比下降2.1%;进口1586.3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2.4%和4.2%;贸易顺差498.3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扩大77.8%和5.4%,继7月后再创历史新高。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6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6.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834.6亿美元,同比增长3.8%,比上年同期放缓5.4个百分点;进口12829.3亿美元,同比增长0.6%,比上年同期放缓6.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5.3亿美元,同比扩大30.3%。从中可以看出货币功能与贸易结果的不对称和不相符,汇率不是保护贸易的工具,反之货币职能被舆论与投机所利用,不仅毁掉贸易实体经济,反之使得金融货币的脆弱性加大。
伴随人民币的再升值,人民币的投机套利将会卷土重来,放弃生产与发展,极端投资与投机摧毁人民币实体经济基础,不利于人民币市场化和自由货币的实现。货币自由化和市场化是以实体经济的实力促成货币的地位,脱离实业基础将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和灾难。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薄弱的经济基础和不足落后的现状。
投资高潮不适合国情特性
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不均衡严重。因此我们的投资重点应是解决自身的发展均衡与合理,投资重点和储蓄资源应倾向于西部的落后、农村的贫穷、中小企业的不足以及个人医保和社保体系的薄弱。解决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对于我国真正从大国走向强国十分重要,也是我们当前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与路径。
投资市场也要关注,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长项和优势,也不是我们可以驾驭与控制的风险。货币制度、市场结构、资源要素、技术经验等的复杂性扩大,外部环境更处于高端化和高级化的水平阶段,而我们要解决的依然是自己的基础问题,不要过于膨胀被忽悠或被动接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本质上的区别依然存在,并且有内在、隐性的分化与差异,风险预警在当下更为严峻,我们的企业需要找准方向,人民币汇率才会明确价格基础。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步伐加快需要理性、专业和科学。计划经济时期的本职、本业、本岗的敬业精神和敬职标准需要在此时发扬与提倡,并非人人是投资者,个个是金融家,行业与产业的定义需要清晰和分工,这对于此阶段的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极其重要。如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本应是钢铁大国的优势,但却因为急功急利以及浮躁急躁的发展思路,使得钢铁人不干钢铁,跨界跨业从事金融投资,缺少专业基本功,各行各业应引以为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风险。外贸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与挑战,不能因为汇率价格而放弃外贸生意和行业,学会管理汇率和识别汇率风险是我们企业的软肋和补充重点。
金融需要为宏观经济保驾护航
我国经济处在一个严峻的时期,有效储蓄和资源有待合理配置与运用。财富效应和储蓄资源应用到合理与适当的地方,使得国民的投资回报率增加在本土为主,百姓的收益率增加在本市场为主,以此带动改革开放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海外与国内市场并举是有效的出路与思路。尤其在当下我国金融过度、经济不足,实体经济缺少资金、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本末倒置的严重性呈现放弃经济实体和实业状态严重。
三个数据极具代表性:PPI指标连续30个月为负,生产力不足,脱离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特色,没有生产力就会丧失竞争力;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萎缩,第一架马车变为最后一架马车不是进步是退化;股票市场缺少含金量,上市公司竞争力不足严重,攀比资金规模和政策效应,而非为股民回报率和国家利益考虑,缺少技术与品牌竞争。因此我们更需要深入思考,找准路径,发现自己适合的方法,以国情特色的优势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与转型,实现目标与战略的调整,促进均衡与有效发展,人民币的市场化与自由化才会实现。
汇率的发达是促进和刺激我们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的积极因素,但不要被价格、预期所绑架,限制与闭塞了思维与思想。积极探索与认真研究国情特色是发展之道,努力开发和积极借鉴外国经验教训是科学之路。我们应该依据专业与国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思维与方法应对,做到以国内为主、以实体经济为主、以生产建设为主。
(作者系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