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不均”的分級基金--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基金頻道

“貧富不均”的分級基金

李良

2013年06月08日08:48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作為中國基金業的一項重大創新,自面世以來,分級基金就成為各大基金公司爭相發展的“香餑餑”,數量急劇上升。但在貌似風火的發展勢頭背后,分級基金卻很快患上了中國基金業的“通病”: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而實質性創新步伐卻漸緩,這導致分級基金的“基尼系數”快速上升——少數分級基金動輒數十億元甚至近百億元的規模,但大多數分級基金則僅有幾億元甚至幾千萬元的規模,“貧富不均”的現象十分嚴重。

  來自金牛理財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包含股票型和券型,目前共有市場存續的分級基金73隻,其中股票型的38隻,券型的為35隻。但若觀察這些分級基金中可上市流通的份額情況,則會發現,納入統計的128個分級基金子份額中,截至6月6日僅有11隻期末流通份額超過10億份,而期末流通份額在1億份以下的則達62隻,其中,領頭羊銀華銳進的期末可流通份額高達99.2億份,對應的銀華穩進同比例的份額也為99.2億份,墊底的諾德深証300指數分級B和分級A均隻有54.34萬份,二者相差超過一萬倍。若將分級基金的子份額合並計算后得出的分級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單從份額角度考慮,可統計的分級基金上市流通份額規模首尾相差仍超過一萬倍。

  除資產管理規模外,同樣差距懸殊的還有上市交易分級基金的日成交量。來自金牛理財網的數據顯示,以6月6日為例,納入統計的分級基金子份額中,當日成交量超過1000萬份的僅有12隻,佔比不過一成左右,而日成交量低於10萬份的也有12隻,其中最低者日成交份額竟然隻有100份。如果說資產管理規模貧富不均體現的是基金公司品牌影響力、營銷實力以及產品創新能力等綜合因素的差距,那麼,上市交易日成交量的懸殊則清晰地表明了投資者對不同產品的偏好若冰火兩重天,這種過度懸殊的偏好,讓眾多仍躍躍欲試加入分級基金戰團。

  “貧富不均”的既有格局,似乎意味著分級基金的優質資源已被瓜分殆盡。從目前態勢來看,少數搶跑者如銀華基金、信誠基金由於起步較早且戰略定位清晰,在分級基金市場上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效應,並在一、二級市場的聯動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運作風格,吸引了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大量投資者參與交易,從而佔據了分級基金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后進者從一定程度來說,需要面對的是市場資源逐漸稀缺和開發、維持費用不斷攀升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在過去數年品牌效應和市場風格的雙重影響下,大多數投資者已經逐漸固化自己的偏好,這令后進者企通過差異化競爭獲取優勢變得艱難﹔另一方面,由於市場資源的稀缺,后進者若要開發出有吸引力的分級基金產品,需要更多的投入,而若產品上市后日成交量不佳,還需引入資金來“幫忙”做市,這也將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如果運作不當,分級基金不僅不會成為基金公司的新財源,反而可能成為一個難以甩開的新包袱。

  在分級基金日漸固化的既有格局下,是否意味著不再有新機會出現?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筆者看來,分級基金市場中“逆襲”的機會依然不少,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基金公司的勇氣和實質性創新能力。觀察已有的分級基金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少數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分級基金之所以能領跑,得益於其所屬基金公司在戰略上的高度重視。如銀華基金,正是由於公司將發展分級基金列為公司至關重要的發展戰略,在人力、財力以及營銷支持等多方面傾斜資源,敢於下“血本”,方才逐步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才能在分級基金市場中獨步天下——銀華基金並不是首隻分級基金的創始者,但其隨后發行的多隻分級基金卻無一例外地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其戰略重視功不可沒。因此,基金公司若想在分級基金既有格局下“逆襲”,必須要在戰略上真正重視,有高投入、緩回報的長遠發展心態。僅僅抱著分一杯羹,小投入、大回報的急功近利心態,是不可能在分級基金競爭中成功的。

(責編:達昱岐、劉陽)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