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跟风
在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忙于增减持时,基金公司却是各有部署。从上述净增持金额前十和净减持金额前十的公司来看,基金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减持 “各走各的路”。
中国石油虽然在二季度公告大股东增持8811.96万股,但基金并未跟风。中报显示,诺安基金新进十大股东,但是工行上证50ETF和汇添富都分别减持649.55万股和145万股。
中国建筑于今年9月5日公告被其控股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增持2.28亿股,但是该公司三季度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中,鹏华基金和博时基金反而分别减持1000万股和2400万股。
京东方A也于今年6月22日公告北京博大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其分别增持6亿股和2.4亿股,只新进了鹏华系基金。
中国联通在今年1月9日就曾公告控股股东增持440.50万股,且称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此次增持部分),不过基金也未盲目跟随,上证50ETF就连续三季度对其进行减持,累计减持198.35万股,银华系基金也在二季度对其减持8629.34万股。
减持前十的公司中,浦发银行于今年3月20日公告遭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减持5.06亿股,公开资料显示其已完全退出,不过相关基金却按兵不动,一季度报告显示易方达系基金持股未变。
华丽家族在今年2月到3月被股东皙哲投资有限公司和部分高管密集减持,一季报流通股东中,嘉实系基金和工银瑞信系基金反而逆市买进。
厦门钨业9月28日遭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减持3409.9万股,而三季度中邮核心成长股票新进该股,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
向威达认为,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减持不一致,实属正常。“其中可能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基金公司来不及增持或者减持,一般来说,公司重要股东发生了增减持行为,都是事后公告,这涉及到信息披露和制度设计上的问题,高管或者大股东进行了增持,推动股价上涨了,但基金公司知道得晚,那时再跟进买进价格已较高不划算”;“另外一种,基金公司和重要股东对公司前景的判断并不一致”,向威达表示,“比如有高管进行了减持,基金并不跟着减持,而是选择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理由是对公司长远比较看好,这时候交易量较大,容易低盘接手”。(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