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资金账户知多少 看小病是不是反而不实惠--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保险频道

医保资金账户知多少 看小病是不是反而不实惠

陈征

2013年01月07日09:42    来源:新闻晨报    手机看新闻

药品加成取消后,试点医院门诊药房费用并未增加。

  药品加成取消后,试点医院门诊药费用并未增加。

试点医院医改后,就诊人数没有明显增加。

  试点医院医改后,就诊人数没有明显增加。

 

  市民对医保资金账户的认识有误区。医保的个人资金账户与公积金不一样,医保资金并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医保公共资金分配的一种方式。举一个例子,当有人去世,家属可以领取他公积金账户中的余额,但不可以领取医保账户中的余额,因为这是统筹基金的一部分。

  改革注重整体的公平,注重大病、重病患者的公平。医改的效果如何,最后要看能不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次调整,市民享受到了实惠,医疗服务调整的部分已经由医保账户承担,老百姓不需要现金支出,负担下降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次调整对于那些大病、重病的病人来说,受益是相当大的,这是整体公平而相对更侧重大病、重病患者的一种设计。同时,也引导大家看小毛小病就去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

  上海市政府医改市长顾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梁鸿

  前天起,华山医院北院、瑞金医院北院、仁济医院南院、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这四家公立医院开始试点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成为2013年惠及民生的第一道大餐。然而,试点以来,市民有欣喜也有疑虑:门急诊费用上涨部分由医保账户支付,是否换汤不换药?药品取消加成,以后会不会还有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治疗?昨天,晨报记者梳理出市民关注的十大问题,采访了上海市政府医改市长顾问梁鸿、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以及三家试点医院的当家人,试解读本次公立医院改革“破冰”背后的全局统筹、系统设计和渐进步骤。

  1 现金没多付,医保多付了,算减负吗?

  【疑问】四家试点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和急诊诊察费从14元/次调整为26元/次,也就是医保支付标准从8元/次调整为20元/次,而市民自己去窗口挂号所需支付的现金仍然是6元/次。不少市民因此提出疑问:虽然自己掏腰包的部分没变,但医保账户里的钱不也是自己的钱吗?

  【解答】梁鸿表示,这是市民对医保资金账户的认识有误区。医保的个人资金账户与公积金不一样,医保资金并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医保公共资金分配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当有人去世,家属可以领取他公积金账户余额,但不能领取医保账户余额,因为这是统筹基金的一部分。”

  未来医疗制度保障将逐步完善,除了住院保障,还会涵盖门诊保障。因此,未来大趋势是把医保个人账户活化、弱化。

  2 看小病是不是反而不实惠?

  【疑问】一位年轻人去医院看个小病,最后配的药不多,而诊疗费比以前多支出了,即所节约的15%药价抵不上门诊费用多支出的12元,这样是不是反而没有得到实惠?

  【解答】从这一案例来说确实如此。梁鸿说,医改的效果如何,最后要看能不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次调整,市民享受到了实惠。第一,医疗服务调整的部分已经由医保账户承担,老百姓不需要现金支出,负担下降了。第二点也是重要的一点,这次调整对于那些大病、重病的病人来说,受益是相当大的。如一个糖尿病病人,一年药费可能达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取消15%药品加成对他来说减轻了很大一部分负担。因此,这是整体公平而相对更侧重大病、重病患者的一种设计。同时,也引导大家看小毛小病就去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

  3 诊察费上涨,医生收入是否增加?

  【疑问】门急诊诊察费等费用调整后,医生们的收入是否会增加?

  【解答】从大趋势来说,医生们的收入会增加,但也不尽如此。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家试点医院对于收入分配也要改革,将淡化业务收入,对医生做出综合绩效考核,包括看病效率、质量和专业规范,而不是单纯服务量多、收入就高。

  瑞金医院北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已考虑在市民多支出的专家诊疗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专家劳务收入。

  4 试点医院如何维持原有收入?

  【疑问】药品加成在医院收入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那么取消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费用之后,医院能否维持原有收入、照常经营?

  【解答】这次试点的目的还在于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梁鸿表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药品取消加成,而医院支出不变,势必不能保持收支平衡。医院收入减少的部分并不是简单地靠门诊、急诊等的费用调整来弥补,设计的初衷也不是让这部分来弥补药品减少的那部分利润,而是对医院院长们提出了新的考验:怎样在适当补偿、减少亏空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效率、从而达到财务平衡?

  药品加成取消后,医院更多是期待配套的补偿机制出台。目前,四家医院正在努力多开一些诊室,为周边病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华山医院北院副院长吕飞舟表示,医院还没有全部启动,病床才使用了1/6,以后病人增加,运行成本会有所下降。

  5 医生看病时间和质量是否会提升?

  【疑问】宝山顾村的黄老伯告诉记者,以前基本上是“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而试点第一天去华山北院看病,医生至少问了10分钟的问题,从头到脚都问过了。诊察费等调整后,医生看病时间和质量是否会提升?

  【解答】对此,几家试点医院负责人看法一致:诊疗费上涨是为了破除“以药养医”的一个手段,是对医生劳动付出的肯定,这与看病时间和看病质量并不直接挂钩。对医院来说,看病时间主要视患者人数而定。目前几家医院每天看病人次在1000人左右,由于人数较少,使得排队等候时间缩短,看病时间相应增加。

  试点第一天,记者跟随几个病人在几家三甲医院看病,就诊时间都在10-15分钟,有的长达20分钟。而这一局面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并不是从前天提高诊疗费开始。“医生都想尽力给病人多看看,但有时候病人太多,不得不加快节奏。”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内科一位副主任医生表示。

  6 大处方、不合理用药和检查能否减少?

  【疑问】药品取消加成,医生开大处方及不合理用药行为是否会减少?

  【解答】上海已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协同监管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上海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每个医生的诊疗行为,都会在“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被采集,系统会记录、分析、考核每位医生的行为。

  瑞金医院北院院长助理、医务部主任陈海涛表示,医院有一套自己开发的软件来遏制大处方。如对一些慢性药品开药限制在21天,计算机还设置了“一个医生每次不得开药超过5种”。特别是抗生素,不同级别的医生有不同的用药权限。华山医院北院的后台系统中,已实现对每个医生、护士医疗行为的信息监控,一旦发现医生违规开出“大处方”,系统将立刻发出警示。仁济医院南院也通过计算机跟踪到每张处方及每个病人的用药费用。

  7 能否斩断个别医生和药商间利益链条?

  【疑问】如果一位医生和药商之间存在利益链,那么药品取消加成后,这一灰色链条是否会被斩断?

  【解答】这一利益驱动仍然存在。上海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并不是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来切断这种利益链,而是要通过对医生的监管。

  昨天,某试点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人员表示,灰色链条的形成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靠一项措施就能解决的,“那些品德高尚的医生始终与灰色链条无涉,而对于一些医德较差的医生,也总能找到钻空子的方式。要斩断灰色链条,还是要靠系统的监管、医院的教育和医生的自律。”

  8 会不会出现患者拥到试点医院“抢药”?

  【疑问】取消药品加成后,会不会导致一些用药量大的病人都到试点医院去开药、以致就诊量剧增?

  【解答】未来是否会有大批病人来买药,试点医院都称可能性不大。四家试点医院分别位于宝山顾村、浦东临港新城、闵行浦江镇和嘉定,位置偏远,主要辐射周边区域病人。

  昨天,记者在几家试点医院采访发现,就诊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陈海涛告诉记者,瑞金医院北院平均每天病人在800人-1000人,最多的一天出现在去年最后一天,达到1200人次。1月5日药品加成取消第一天,病人不到800人次。华山医院北院1月4日的门诊药费用超过11万元,1月5日取消药品加成后,门诊药房费用反而减少了约1万元。

  9 上海会借鉴国外医药分业模式吗?

  【疑问】国外有医院和药房完全分开的模式,也就是医生只开处方,患者到外面药房而不是在医院买药,这种模式上海未来是否会借鉴?

  【解答】这种模式叫医药分业。不过,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利有弊。梁鸿表示。上海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则透露,我国有些城市曾试行过医药分业,但效果并不好,因为拿着处方出去买药不符合我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此外,并不是把药房赶出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没有配套的改革措施跟进,也解决不了问题。

  试点医院负责人表示,与国外不同,我国的医院药房主要任务是为大量门诊患者提供药品。而在今后医药分开过程中,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功能很可能会向德国药房模式转变,即医院药房仅为住院患者提供用药,其他大量工作转由社会药房承担。

  10 公立医院如何提高服务,让医院更姓“公”?

  【疑问】公立医院面对的主要病人就是普通老百姓,如何能让病人花较少的钱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呢?

  【解答】作为医改试点医院,四家医院都在努力着。吕飞舟表示,希望通过医改,改变我国目前医生劳动价值与价格严重偏离的社会现象,使医生能够在劳动价值得到尊重、收入不错的条件下专心为病人看病,回归医疗的本质。

(责任编辑:朱瑶、贺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