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本质上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户籍制度改革方向是逐步突破户籍与福利合一的制度
“市民权”不能与土地挂钩,尽快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探索建立农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或退出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一个核心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如何更好实现这些目标,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为核心,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记者:我国大量农民工融入城镇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俊: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目前,不到4个城镇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是非户籍的常住人口。大量进城就业、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就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却比较低。主要表现在:
落户难。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对流动人口基本没有放开,或者设置的门槛较高。
住房难。大部分地区未将农民工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缺乏针对农民工特点的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政策。
看病难。由于新农合报销限制,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不高,以及经济状况不佳等原因,大量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正规医院的医疗服务。
子女入学难。目前约20%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最近很多省份陆续公布了异地中考高考方案,但人口流入省份的方案“门槛”整体还是比较高。
记者:大量农民工尽管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还没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韩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本质上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要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为核心,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 中国经济之定调2013:城镇化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 2013年中国消费将稳定增长 城镇化成经济有力“撬杠”
- 房企大佬唱多城镇化红利 三四线房地产发展堪忧
- 城镇化顶层设计或两会前后定调 多地争当试点
- 国土部:破除城乡土地二元制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 中西部将是亮点
- 城镇化率首破50%,农民工市民化要过几个坎?
- 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步伐不妨走得快一些
- 人大教授:农民工买不起房,城镇化就是空话
- 四问中国城镇化:如何治"贪大求洋"的顽疾?
- 专家称发展城镇化并不意味大力刺激房地产
- 人民财评:城镇化潜力巨大 大量资金从何而来?
- 专家谈中央经济会议: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