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經濟之聲評論員蔡軍帶來點評: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后 相關行業公司將快速發展。
蔡軍:國務院機構改革萬眾矚目,機構改革后,相關的公司會面臨大發展的機遇。從以前電信、電力改革后的發展態勢來分析,改革后都會出現一個快速發展期。
下面以電力系統為例來說明一下,人們常用"鐵老大"來形容鐵路在交通運輸中的位置。其實在電力體制改革之前,電力系統被形容"電老虎",這種不僅因為電力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因為經濟發展長期處在缺電狀態,電廠建得不夠。哪個公司想發展都要去求當地電力局高抬貴手,於是電力系統有了"電老虎"這個綽號。
當時,電力系統是壟斷的,一個地區隻有當地電力局既管供電,也管發電。壟斷是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用個簡單比喻,一個小區裡如果隻有一家餐館,餐館飯做多了要扔掉,隻要做得少點,價格可以賣得更高。而建電廠最少也要幾個億,誰願意多建虧損呢?電力體制改革之后,打破壟斷,這種狀況發生根本的變化,中國的電力發展可以用世界奇跡來形容,我國每年新建的電廠都相當於一個英國的全部電廠裝機容量了,英國全國也就七、八千萬千瓦的裝機,而我國電力建設高潮時一年要建一億千瓦。
中國發電總裝機迅速趕美超英,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經濟也因此擺脫缺電困境,中國成了世界工廠。再也沒聽到對"電老虎"的抱怨,反而"電老虎"開始自己發牢騷,陷入過度投資要虧損的困境。這種變化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打破了壟斷,發電分成5大發電公司,電力有供應缺口,發電公司誰建的電廠多,誰就可以作大作強。於是大家就比著干,形成萬馬奔騰大發展的壯觀局面。電力發展如此,電信發展歷程也是同樣,因此,有理由相信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后,相關的鐵路、文化傳媒、包括能源領域的公司未來都會面臨大發展的機遇。
國企、央企應該有這樣的遠見、使命和擔當。國有企業調整改革這麼多年,已經擺脫了當初發展的困境,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都大大增強,但千萬不要讓這種發展演變成為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阻力。中國經濟已經來到又一個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佔到稅收60-70%,吸納就業80-90%的民營企業,需要獲得更廣闊、更公平的投資機會和進一步的發展。
國家歷來很重視這一問題,促進非公經濟進入的"新舊36條"已經頒布實施,但是由於歷史原因、體制原因、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制約,10多年過去了,問題並沒有得到改善。我建議,考慮到目前在資金、技術以及控制力上的力量懸殊,央企國企,尤其是像"兩桶油"這類特大型的央企,可以從一般性的競爭領域退出,索性在資源、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壟斷性領域實施"有節奏"的退出。
首先,央企在經營戰略上進行調整,重心可更多轉入國際市場,最大可能讓出國內市場,實現國退民進,主動幫助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其次,根據不同行業資金規模和技術特點,退出的速度和節奏應有所不同。民資民企也應該迅速跟進,盡快克服自身在技術和管理上的短板。合作上就不但要允許民間資本以投資基金的方式進入,關鍵是不要設置投資門檻,股份上國企央企也不要動輒佔到51%的大頭,如果民資可以自由進入,但實際上民營資本的投資人進入不了管理層,或者無法參與生產和成本控制,更無法影響到利益分配,這實際上是另一種變相歧視和不公平,光有投資但沒有經營權益,打破壟斷,國企民企公平競爭就會是一句空話。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