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轟轟烈烈去大城市奮斗,到如今的“逃離北上廣”﹔從擠破了頭要進外企,到紛紛回歸體制內,幾千人爭一個公務員名額,在時代的洪流面前究竟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成為懸在許多年輕人面前的一個巨大問號。而對於那些從三線城市考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讀書的大學生來說,回去還是留下,更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留在一線城市,房子是個大問題
周明最近在忙著寫畢業論文,和論文同時進行的還有他正在參加的2013年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雖然現在大四沒有課了,但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在忙。”聊起自己最近的生活,周明感慨多多。
整個3月,周明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學校圖書館看書,為4月回湖南老家參加公務員考試作准備。湖南省公務員考試(以下簡稱省考)的時間是4月13日,選調生考試則是4月20日。他已經通過了今年研究生考試的初試,即將進入復試環節。“不知道復試時間是什麼時候,如果在13號之后我就得在湖南和上海之間往返奔波,很麻煩。”周明有些擔心自己的時間安排不過來。
“一開始就准備畢業回家鄉考公務員,參加研究生考試只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學習新聞專業的他,來自湖南南部一座三線城市,希望畢業后能進入家鄉的政府部門,從事宣傳干事一類的工作,“這樣也算是專業對口了。”這一次他報考的省考職位一共招13個人,卻有1000多人報名,“4月的兩次考試就當是練手吧”,周明把主要的希望放在5月縣裡檢察院招聘新聞專干的考試上,“但有傳聞說今年隻招研究生”,他擔心自己的學歷達不到報名考試的門檻。
上大四以來,周明參加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還准備參加省考、選調生考試和縣裡面的公務員招考,幾乎是把各種考試都參加遍了。像他這樣做了多手准備的應屆生並不在少數,高校一年年的擴招,本科生找工作越來越難,更加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周明之所以選擇回家鄉就業,除了考慮家裡人的意見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房子。
“別等了,2013年房價還會漲”,這是今年2月初刊登在某理財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的標題。而在3月的一檔資訊類節目中,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2013年的年度房價相比2012年,還會繼續出現正增長。對於想要在“北上廣”工作立足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房價上漲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去年底發布的《2012年華東地區薪酬管理白皮書》顯示:上海地區本科畢業生起薪為3650元,領跑一線城市。但在這樣的平均工資水平線上,租房和買房都成了大部分有意向留滬的畢業生所面臨的一個大難題。每個月幾千元的稅后工資,扣掉房屋租金、生活費和交通費,差不多所剩無幾,買房遙遙無期。
回鄉就業壓力小,但發展空間不大
李映丹的周圍有很多同學正在准備考研,可她覺得考研對自己來說沒有太大的價值。首先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專業報考,二是擔心自己考不上,三是因為家裡還有一個即將上大學的弟弟,她希望能早點工作給父母減輕負擔——當然,第三點是她做出這個選擇的主要原因。
“在上海基本工資至少要6000元以上才勉強談得上生活,不然隻能算是掙扎在生存當中。”為了給明年畢業留滬找工作累積資本,今年大三的她最近正在忙著復習英語,為6月的英語六級考試“刷分”作准備,也是為下半年的BEC考試作准備。
李映丹來自廣西農村,學的專業是文化產業管理,“我們這個專業在上海這邊的發展更好一些”,但是如果能回南寧找到合適的、比較有發展空間的工作,她還是更願意回去。畢竟南寧離家更近,也更有歸屬感。
對於很多外地生源畢業生來說,在一線城市就業難以有歸屬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在歸屬感和就業前景之間作抉擇的他們,常常陷入兩難的境地。回鄉就業壓力相對較小、生活相對更有保障,但是有時候卻需要面臨來自家鄉舊有社交圈的各種無形壓力﹔留在一線城市工作會更有挑戰性,但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往往也更大。此外,在大城市相對透明和開放的環境下生活了四年的他們,要重新適應小城市相對閉塞的環境,調整好自己的心理落差,則更是一個尷尬的問題。
“坦白說我是想過絕對不回去發展。”大二學生武月來自山西運城,雖然還沒有考慮清楚將來到底要留在哪裡工作,但是她不回家鄉工作的態度卻很明確。既然寒窗苦讀考到了上海,父母也不希望她再回山西工作。距離畢業還有兩年時間,武月已經開始自學平面設計,准備考研的時候跨專業報考設計類的碩士,等到碩士畢業有了競爭力更高的文憑之后,再考慮在一線城市找一個合適的工作。
沒有本地戶口感覺永遠像外地人
來自貴州的荀羅已經在上海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半年多,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是2000元。他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個15平方米的單間,步行5分鐘可以到律所,每個月的租金是900元。“這一行就是要慢慢熬”,對於自己的現狀他並沒有太多不滿意。
大四找工作那一陣子,荀羅也報考過家鄉的公務員,但是因為報的都是熱門崗位,最終還是沒有被錄取。談到未來是否會一直留在上海工作,荀羅則表示還得看情況,“人的想法總是在變的”。雖然已經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荀羅依然隻持有上海市居住証,沒有上海戶口。對於許多像他一樣的畢業生來說,如果錯過了畢業時候申報戶口的機會,則很難再有合適的機會落戶上海。
根據去年頒布的《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進滬評分辦法》,需要達到總分71分以上才能通過用人單位申報上海市戶口。評分標准主要包括用人單位情況、畢業學校情況以及個人在校成績和獲獎情況,對於非211、985工程的普通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如果沒有獲得過國家級的獎項或者科研成果、在校成績一般、所簽約的用人單位只是小型企業,就很難達到評分標准要求。雖然2013年的具體評分辦法還沒有出來,但據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相關人員介紹,今年的分數線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根據上海市教委發布的通知,今年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的落戶申請工作已經展開,申報截止日期是5月31日,畢業生需要通過用人單位申請,個人或者逾期都不能申報。擁有申報資格的用人單位必須是在上海市注冊登記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符合上海市產業發展方向、注冊資金達到人民幣100萬元以上,且在2012年3月1日前注冊登記的用人單位。隻要畢業生的分數達到落戶標准,就准予落戶,每個用人單位申報的落戶人數並沒有名額限制。
應屆生一旦錯過了今年5月31日的申報截止日,就隻能申請上海市居住証。相對於落戶來講,上海市居住証的申請條件要寬鬆很多,時間上也延長到年底的12月31日。根據上海市政府2009年發布的《持有<上海居住証>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畢業生持有上海居住証7年以后,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辦理上海市戶口。但是即使符合條件,由於對每年辦理的落戶數量實行了年度總量調控,超出當年調控人數總額的,還是得依次轉入下一年度辦理。
“沒有上海戶口就永遠是外地人。”荀羅認為戶口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關乎五險一金,更在於它能帶來更多的被認同感和歸屬感。雖然一線城市開放度比較高,相對的對於外地人口的包容度也比較高,但對於渴望被認同的“滬漂”來說,戶口依然是決定他們能否立足上海的一個重要因素。 實習生 全麗雯 本報記者 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