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藝術品投資給人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造假、售假、拍假現象也愈演愈烈。 “現代作偽規模大,范圍廣,手段高,騙人多。在各地古玩城裡的大多數古玩店中,從書畫到古陶瓷,從石刻到玉器,從古籍善本到古典家具,從古兵器到青銅器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要什麼有什麼,只是沒有一件是老貨。當前市場上真古玩大約僅佔5%左右。”近日,市人大代表許鴻蕨專門向市人大建議,盡快制定古玩收藏品市場管理條例,將之納入5年立法規劃。為上海打造遠東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
【案例】
商朝黑陶鬲幾千元一個
某古玩店,從商代、西周到唐、宋、元、明、清及現代的陶、青銅器、佛像、唐三彩、玉等應有盡有。
該店鋪中,一個古色古香、帶著出土文物氣息的器物引起記者的注意,這個三隻腳的器皿,顏色陳舊、面貌滄桑,瓶底還留著點塵土。 “這是黑陶鬲,商代的。 ”店主H先生說。
H先生表示,這樣的陶鬲,在北方價值昂貴,在南方則稍許低價。他和妻子家中世代收藏,店中的古董,部分是當年低價收購而來,部分則是從其他藏家處收購而來。
在這家古玩店中,隨便轉身,便有可能發現令你倍感興趣的古董。唐三彩侍女組像,漢代的鴛鴦和田玉把玩件,元代的青花鳳凰牡丹紋廣口瓶,西周的青銅鑸、清代的易經書等等。有些價格聽上去也頗為讓人能夠接受。如前文提到的商代黑陶鬲,僅需數千元即可藏入平常百姓家。那個漢代的高古玉鴛鴦把件,開價也只是2-3萬元左右。而針對記者的詢價,店主更是一再強調,購買古玩,大多都是買家珍惜喜愛,講究合眼緣,談價格則太俗,人們不是沖著它的價格而來的。
談及高古玉的分辨時,店家拿出紫外線手電筒,說一是高古玉的觸摸感非常舒適,特別光滑和潤澤,包漿自然﹔二是土層滲透也十分自然,如鴛鴦把件,頭部有綠色滲入,尾部有紅色滲入,都自然入肌理,沒有半分勉強。此外,分辨朝代,也可看那一時代的器物外形特征,如漢玉比較粗獷、但線條流暢等。
當記者的朋友說,可以讓記者給孩子買一塊玉挂在身上時,店主馬上稱,陪葬品其實辟邪能力超強,適合孩子佩戴,那個鴛鴦把玩件也可以購買。但當記者表示,該把玩件對孩子太大時,他說其實也可以挂在腰上。但此后他在具體介紹中,又用挂繩纏著自己的手腕說,這個鴛鴦一般是拿在手裡把玩。
一位X姓先生這時進入店門。他對一個獸面人身的物品非常感興趣,在用電筒仔細看了看后告訴記者,從事收藏30余年,錢都用來買古玩了,至今連房都沒買。真真假假買了很多,交了不少“學費”,該店與一般店比還算厚道。他強調,“不交學費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懂行的朋友,可以少交點。 ”
此后,店家也告訴記者,要進入收藏一行,確實需要內行人引路,許多東西容易作假,最好有識貨人幫忙掌眼。歡迎今后前往與其他藏家多交流,多看,慢慢很多知識就會掌握了。
一萬元買回印刷字畫
C先生是公務員,幾年前對字畫收藏產生濃厚的興趣。用他的話來說,這是文化,有很深的涵養,絕不是為了發財,因緣巧合遇到的佳品,都被珍藏在家中了。
從中文系畢業的C先生,古文功底深厚,寫得一手好駢文,連知名書畫家都深為贊賞,在看過其撰寫的古文后,毅然決定邀請他為自己的文集作序。C先生融入了書畫圈,經常與文人雅客和詩對文,飲酒暢談。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有著諸多良師益友的“票友”,近日卻頗為郁悶地告訴記者,自己收藏的一幅字畫上當受騙了。 “原來也是朋友介紹的,我一看,很有感覺,還聞到一股墨香味。朋友當時說,這畫被煙蒂燙了個洞,多少有礙觀瞻,就以一萬價格賣給我了。 ”結果日前,C先生發現,市場上該作品的作者字畫,如此大小,市場價已有10萬左右,加上手中好貨日多,想把這幅賣出,購買更好的藏品,卻被人告知,這是一幅打印畫。
“打印畫,居然一點也看不出,朋友還是客氣地告訴我說價格最多一千多,我知道估計一千也未必有! ”而類似C先生這樣的上當受騙者顯然不在少數。
較為精通瓷器的W律師,日前也上了一次當。這位出身景德鎮,認識不少瓷器名家的先生,出去游玩時,看到了一個所謂民國瓷器,在左右有人忽悠,又覺得民國價格能承受的情況下,一口氣買了一堆。結果抱回家放到辦公室后,被人一眼看出都是假貨。
“花個一萬,幾千的都是小意思,而一些花費了高昂價格,卻買了假貨的,便不是簡單的一時郁悶了。有的甚至因此家庭不和,妻離子散。 ”許鴻蕨說,有些贗品連專家都很難辨認,一個假冒高檔古玩,在市場上的價格可想而知。在北京某大型古玩市場,許鴻蕨和朋友曾看到過一個“元”代瓷器,賣家非常熱情,表示該瓷器有出身有來歷,有名人與它的歷史故事,曾在1997年的某美術雜志上介紹過,並立即從店中取出了那份雜志。
事實上,這份雜志子虛烏有,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只是為了這件“珍貴”瓷器而存在。個別貨主甚至把仿品放在老墓坑或施工工地,放風講故事,讓買家在夜間目睹挖土取物。買家高興買回后,還密不示人,以為自己從古墓直接搜到了寶。 “古玩市場上,花上百萬上千萬乃至上億卻買來一個高仿品,已不罕見。”
【調查】
“受害者加入售假鏈”是古玩界公開的秘密
制假售假,形成了一條暴利產業鏈。不值分文的仿品,轉眼高價轉出。但市場上為什麼少有消費者投訴?似乎僅以“走眼”開脫已說不過去。 “其實,一些受害者后來也加入了售假鏈。 ”許鴻蕨說,這也已是古玩界公開的秘密。
如拍賣行出鑒定証書,拍賣古玩。收藏者興高採烈拍回家后,卻發現這件爭奪而歸的古玩,竟然是件贗品,怎麼辦?按常理,受害者必然要去找拍賣行,在內行面前,拍賣行也得承認確實是件制假品。但拍賣行馬上也表示很無奈:自己也上當受騙啦,走了眼。“往往這樣的糾紛處理結果竟然是,拍得者將假古玩繼續放在拍賣行裡,拍賣行繼續以更高價格拍賣,一定不能讓先前的拍得者虧本,還得讓對方掙上一點。這樣,皆大歡喜。直至最后那個以為是真品的人將之抱回家,再也沒有下文。 ”
同理,一些古玩店的玩法也很類似。有的收藏者與賣家狼狽為奸,都是為了不虧本,甚至共分暴利。古玩收藏市場的紅火,衍生出的一些古玩鑒賞類節目、專欄,個別也加入了產業鏈的一環。 “一件收藏品,專家還沒有看到,媒體就已經打招呼,這件東西,大家一定都要說是真的。經過媒體公開一炒,該藏品很快就能以數十萬價格轉手售出。 ”
造成這一切的,除了個別專家昧著良心一起賺大錢外,還在於不少鑒賞專家的濫竽充數。真正會掌眼的專家到底有多少?古玩專家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浸淫,又怎麼會有分辨能力呢?一個專家可以精通瓷器,但未必精通書畫,也未必精通玉器﹔精通漢唐,未必一定精通元宋。但如今充斥在市場上的專家,卻樣樣精通,堪稱博古通今,博大精深,非常人可比。
制假也是門“高技術”古宣紙也能造出
制假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是門高技術。業內人士透露,制假,要制得專家也會走眼,那制假者本身的造詣也已不可小覷。比如字畫造假,就有好幾種方式:一,將真畫落款摳出,天衣無縫地移接到大幅假畫上,大幅假畫可由現代化技術宣紙打印,與真畫幾無二致。二,由不得志的書畫家臨摹,此類書畫家,往往本身對即將臨摹的古畫者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及被仿者的生平特點等都一清二楚,其書畫造詣也已達到一定水准。三,在臨摹畫上或者打印畫上繼續作假,裝作殘卷,撕去一角或半頁,然后在上面染上點塵土、污漬、乃至鼻涕殘痕。當然尤為重要的是,模仿什麼時代的作品,還需有相應朝代的宣紙配合。這樣的紙張,本身也很貴,會有一些專門造假造年代的賣家。通過特殊技術處理,唐代、明代等等,古宣紙也能誕生。
瓷器同樣也不例外。“將有款底或者器具身體部分的碎瓷片埋入地底,土用特殊技術進行處理,可以做到要什麼朝代的土就給你什麼朝代的土,連機器到時候也檢測不出,會一樣認定。然后造假者用這樣的技術土,再按照原樣仿制。仿制者甚至能自己調配出仿品上需要、市場上沒有的顏色。將瓷器仿出形狀后,再用顏料上色,作圖。燒制時再注意控制好溫度,一件栩栩如生的仿品很快就擺到了古玩店的貨架。更懶惰點的,索性連碎瓷片也省了。 ”
玉器、紫砂壺等其他古玩收藏品同樣也是造假遍地都是。如玉器,採取激光處理法,即便用鑒定儀器檢測,看上去內部結構紋理也與真的翡翠等一樣。
鑒定專家一句“看走眼”就可推卸責任
藝術品收藏一直就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國外的鑒定師在數次錯誤地鑒定藏品后,業內都會永久封殺。而國內往往一句“看走眼”就可以推掉責任。
“古玩不打假,賣家和拍賣公司都不用對藏品的真假負責,是當前古玩市場亂象叢生的最大原因。 ”一位藏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幾乎所有的拍賣會,附印在拍賣圖冊上的拍賣須知都會注明,拍賣公司在盡自己能力后,不會對拍品的真假負責。
但“古玩不打假”只是民間說法,在這一領域法律不應缺失。許鴻蕨說,鑒定失誤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專家為賺取勞務費信口開河,結果藏家往往上當受騙,成了玩大冒險的行家。藝術品投資屬於特殊行業,消費者認為上當受騙時,卻往往並不在《消保法》的保護范圍。 “目前通常隻能報警,按詐騙案處理。而賣家是否構成有意詐騙,還必須取証。 ”
24億元的“金縷玉衣”和2.2億元“漢代玉凳”等國家級專家參與的鑒寶事件,公眾早已知曉,但法律的缺失卻造成類似的案例一發再發,似永無止境。許鴻蕨表示,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在文化市場也應在全國率先作出表率,建議市人大盡快制定有關古玩字畫收藏品市場的管理條例。對胡亂出具鑒定証書的機構,吊銷資質﹔對專家的鑒定史進行業績記錄,發布黑名單,對“黑專家”進行封殺﹔對制假販假的店家、拍賣行進行嚴厲打擊和懲治﹔建立鑒定專家培訓培養機制等。讓上海的古玩收藏品市場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同時也為未來打造遠東最大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做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