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忙个不停,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内,他在三个不同的场合发表了演讲。11月17日下午两点,周小川出现在2012财新峰会上,详细介绍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十大特点;一个小时之后他又现身国际金融论坛2012年全球年会,阐述中国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第二天早晨出席首届金融街论坛,从经济描述和工程描述的角度解释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思路。
中国经济易过热需防通胀
在“2012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中,周小川强调,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热冲动,所以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在转轨过程中,“软约束”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各地举债和上项目的动力很强,都希望“银根”松一些,造成经济易热不易冷,潜在的通胀压力较大。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多重目标,包括控制通胀、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充分就业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周小川说,多目标制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有关,在转轨过程中,中国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消除价格扭曲,转向市场化的价格体制。“如果只关注低通胀,就会对任何价格改革持抵制态度,使央行陷入尴尬局面。”
金融机构是否稳健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的关键。新世纪以来,中国加快了银行体系改革,周小川将这个过程概括为“在线修复”,“因为经济运行没法中断,机器要继续运转,同时更换问题部件”。通过使金融机构健康化,确保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同时,也保持金融稳定。
周小川说,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央行采用发行央行票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回购以及掉期交易等工具对冲。这些工具经过配合,能起到对冲流动性的作用,但这些工具都有争议,每一次调整都会引发讨论。
金融改革应该允许试错
周小川在国际金融论坛2012年全球年会上表示,中国金融改革中,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部分。他特别提及颇受关注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时指出,温州金融改革要允许“试错”。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但半年来,各界对温州金融改革进展褒贬不一。周小川说,温州金融改革的难处在于“不是高位起步”,而是恰逢经济遇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温州对欧洲出口大受影响,“经济一下子就显得不景气了”。
周小川说,中国的改革总体还是重视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还是要继续鼓励创新、鼓励地方改革发挥积极性,允许试点和积累经验,把好的经验逐渐加以推广,这也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周小川指出,央行尊重市场参与方的选择,商业银行和一些贸易公司有一些规划,将来要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作为央行来说,要继续推动人民币可兑换,进一步放松管制。
宏观调控知易行难
周小川17日的两场演讲主要从定性的角度进行描述,18日的演讲则完全是定量角度的学理分析,他运用工程控制的理论证明,货币政策操作的经济描述和工程描述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他说,宏观调控可以从控制理论中借鉴数量化的方法,因为控制理论对这种调节有非常清晰的数学描述,主要包括三个因素:一是比例的因素,即采取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数量和多大比例;二是使用累计的数据来决定调控的力度,即积分的方法;三是强调反应的迅速性,即微分的方法。
周小川还表示,宏观调控须兼顾诸多目标,且调控手段纷繁多样,任何一种调控都不可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要服从于系统特性的描述,调控过程中也会有振荡,希望是一个衰减的振荡,这样整个系统能够比较快地实现稳定。记者 贾壮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