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起步很早的欧美市场,中国金融市场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该行业近几年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速。”日前,恒信金融租赁公司(下称“恒信”)CEO李思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公司的角度,我也对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中外资金融租赁企业充满信心。”
据了解,金融租赁具有融物和融资的双重功能,主要分为三类:直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出售回租。目前,恒信以直接融资租赁为主。
前景广阔
与银行、证券、保险和期货相比,融资租赁在金融界最晚才出现。上世纪50年代,融资租赁才在美国诞生,但在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后,又很快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迅速发展。不过,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引进了这种业务方式——1981年中国第一家有“国”字头背景的租赁公司正式成立。“最近20年,融资租赁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李思明说。
2006年末,银监会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得以“开闸”成立。目前,由银监会主管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有20家,占到了市场中大部分业务。由商务部管理的中外资租赁公司已超过400家,未来的公司数量很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另外,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银行系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突破了6600亿元,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的规模从2007年的700亿元,迅速增长到今年6月底的12000亿元。
其中,恒信金融租赁就属于400多家中外资金融租赁公司的一员。该公司是由私募股权基金美国TPG集团在华投资的租赁公司。“我们将继续深耕在国内市场。”李思明强调,中国融资租赁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从渗透率上看,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渗透率至少在1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但中国公司更倾向于从银行借款,在租赁渗透率上,目前仅有4%至5%左右。”李思明说。
风险犹存
在前景被广泛看好的行业背景下,恒信也在积极寻找机会。“目前,在动产租赁上,如印刷、纺织设备等方面,恒信在市场中形成了优势,也有了广泛的客户群。”李思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社报道称,明年底,该公司将考虑启动新一轮融资计划,并将考虑海外首次公开募股(IPO)等。李思明说,除了股权融资外,恒信也在寻找债务融资机会,如在中国香港发行点心债(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此前,恒信的竞争对手——央企中化旗下的远东国际租赁的母公司远东宏信于去年3月在中国香港上市,净融资额高达7.42亿美元。
尽管前景看好,且恒信也得到了诸多客户的支持,但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从经济增速上看,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态势。还有观点称,在实体经济疲软的影响下,包括钢铁机械工程、船舶等行业中的风险隐患正波及融资租赁业。
对此,李思明强调了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他介绍,恒信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同时会将企业的现金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也曾打算布局小微型企业,但经过一番考察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在‘钱生钱’的行业中,不得不将风险规避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