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6日起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再度“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50多天时间里央行两度实施“定向降准”。可以说,我国货币政策已经进入到“定向降准”的通道,不过,此举并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把央行释放流动性比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灌溉行为,那么“全面降准”就是大水漫灌,而“定向降准”则是“精准滴灌”,与受惠于所有商业银行的“全面降准”不同,“定向降准”只实施于满足条件的商业银行,其目的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
之所以不放开货币的总闸门实施“全面降准”,是因为目前我国仍不具备全面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条件。虽然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一季度7.4%的增长水平表明仍在合理区间内,就业水平也依然保持平稳;另一方面,与去年此时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扬、“钱荒”危机四伏明显不同,目前我国银行间利率水平保持较低位置,新增外汇占款仍未见明显减少,整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
正如专家所言,此次“定向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与“全面降准”不可同日而语,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它属于“微刺激”和“点宽松”,不会对货币投放造成根本性的影响,更不会推动相关资产泡沫的膨胀。
当然,“定向降准”的政策是否发挥效用,关键还是要看金融机构是否将所释放的资金真正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否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其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