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金融创新要遵循四条原则

2014年06月19日16:14    来源:人民网-理财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 王岩岫
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 王岩岫

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吕骞)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财经年会系列论坛-2014创新金融论坛”6月19日下午在人民日报社召开。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不应对新事物、新业务简单叫停,但金融创新应遵循四条原则:服务实体经济、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与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他表示,金融创新应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对于违背“四项原则”,不合规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及时说“不”,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以下为王岩岫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参加创新与未来人民网2014中国创新金融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银监会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我就国内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以及财富管理业务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交流参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和科学判断。金融业的核心价值是服务实体经济,而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力量,金融创新是银行业始终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是有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化解过剩产能、加强环境保护的步伐正在加快,要求我国金融业加快创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逐步建立一陶吉吉支持和稳妥退出有机结合、经济效率与环保要求合理统筹的产品服务体系和风险管控机制。

二是有助于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需要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有效改善发行和交易机制,创新交易品种,培育形成完善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发展衍生品市场,引导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合理定价。

三是有助于有效改善风险管理。更为活跃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面临一些新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创新相关金融工具,丰富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手段。

四是有助于满足金融消费者需求。目前,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现有产品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金融机构应当从投资者需求出发,创新财富管理和理财产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者获取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发展普惠金融产品。

银行创新是银行实现经营转型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银行机构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压力,粗放型经营方式不可持续,亟需通过金融创新促进转型。

一是竞争压力要求加快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近年来,银行面临来自金融同业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大;小贷公司、P2P网络借贷公司等机构快速发展,逐步渗入到了未来对银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小微信贷业务领域;由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的第三方支付等业务,已对现金、票据、信用卡等银行传统支付方式形成替代效应。这些竞争压力的存在,迫切需要银行业转变业务模式,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塑造核心竞争力。

二是风险压力要求加快风险缓释手段的创新。在我国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银行依然面临严峻的风险形势,要达到既积极稳妥地化解存量风险,又严防新的风险积累的目的,就要求银行必须开动脑筋、未雨绸缪,加大风险分散和缓释工具创新。

三是资本压力要求加快资本管理工具的创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商业银行加强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求持续旺盛,我国银行资本压力一直较大。这就要求我国银行业机构积极创新资本工具,研究探索符合要求的多样化资本补充方式;同时推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等创新工作,提升资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是经营压力要求加快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依靠“做大规模吃利差”的政策红利将逐步消失。这就需要银行业增强危机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挥活力,探索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效能。

做好对金融创新的审慎监管

为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我们必须科学把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审慎把握好支持金融创新的界限分寸。对真正的创新活动设置一个尝试空间,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试点。对现有金融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法规已明显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应加强探索研究,形成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应对新事物、新业务简单叫停。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监管的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银行业科学发展和加强消费者保护。但金融创新的目的是极力发掘监管空白区域或模糊地带,以某种形式实现突破从而带动业务发展。

虽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目的不同,但二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的。因为只有做好金融监管,使得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坚守风险底线,才可能维护好市场信心和行业声誉,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业的平稳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长治久安,为金融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平台。同时,金融业需要通过实施创新来提高效率、提高透明度、降低风险,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实体经济和居民创造更多价值。

其次,需要明确金融创新应遵循四条原则。作为监管者,掌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关键是合理设限,科学定规。金融机构要在金融创新中践行四项原则。一是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金融创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节约社会交易成本,提高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防止监管套利或者金融业自我循环。二要把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意识贯穿到金融创新的全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法,行为有度”,遵循良好的监管要求和会计标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会计记帐和风险管理。三要与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金融机构应在自身风险管控能力范围内开展金融创新,做好风险潜在性评估,发挥好风险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确保所有创新产品都能被有效管控,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四要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任何金融创新都不应以牺牲消费者权益为代价,金融创新产品的结构应当清晰易懂,信息僻陋应当真实全面,确保有足够的透明度,确保客户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消费者充分认识风险和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做好监管与创新的平衡。一要持续提升监管效能,探索动态监管框架。针对创新业务的新模式、新特点,不断改进监管工具手段,提高专业监管能力,做到既留有适当的试错空间,避免挫伤银行的创新积极性,又在全局上做到心中有数,确保风险可控。二要关注系统性风险,坚守风险底线。注重单体风险的同时,更要重点跟踪风险传染链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要加强违规处罚力度。金融创新应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对于违背“四项原则”,不合规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及时说“不”,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财富管理的发展与监管

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背景及发展情况

随着三十多年来国内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居民的财富也在不断积累,从经济总量上看,2013年我国GDP总值已达近57万亿元,人均GDP约为6700美元,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客户数量看,未来亚洲将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其中约有50%的增长来自于中国,预计到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将超过200万,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77万亿元,为财富管理行业奠定了巨大的客户基础。随着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保值增值需求愈加迫切,银行存款利息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财富管理的渠道逐渐多样化,存款“脱媒”效应开始逐渐显现。

在上述背景下,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截至今年3月末,信托产品资产规模11.73万亿,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为4.74万亿,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8.22万亿元。截至4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49778款,理财资金余额13.44万亿元,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是国内大部分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的主要渠道之一。

国内财富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财富管理业务对于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改善目前我国筋肉结构,增加居民财富、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是目前财富管理业务仍是以产品为中心。目前,国内财富管理机构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普遍以产品而非客户为中心,由此带来各种产品销售服务不当的问题。一是未按照风险适当性原则,对客户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以致未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客户很难了解所购买产品具体投向了哪些资产,以及风险收益状态;三是误导销售现象依然存在,片面强调产品可能带来的高收益,误导投资者购买高风险产品,产品一旦亏损投诉增加,给机构带来声誉风险。

二是财富管理行业交叉性风险有所上升。多类机构资管业务相互渗透并紧密联系,在交叉销售、交叉运作和交叉投资方向越来越具有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的特征,多方合作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产品结构过于复杂、合同约定责任不清、变相监管套利、跨行业和市场的风险传递等各类问题及风险点。

三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财富管理理念单一。各类机构在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产品设计能力上仍有缺陷,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多样化不足,部分银行简单抄袭其他银行的产品结构。各机构财富管理的服务理念过多关注财产增值,忽视客户的保值保障功能和其他特定需求,尚未形成全方位综合财富管理的服务理念和能力。

四是产品仍以短期现金管理为主,资产管理属性不强,客户缺乏长期投资意识。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产品主要以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为主,理财客户投资短期化趋势非常明显。造成上述情况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国内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及理念,但另外一方面也与国内财富管理业务定位不够清晰,理财产品的资产管理属性不强有较大关系。

未来财富管理行业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财富管理业务是各类机构拓展客户、促进创新、提升品牌、推动转型的一项高端业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关于未来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我有以下几方面想法供大家探讨:

一是将保护投资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业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类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各类机构要把财富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投资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坚实基础上,坚决避免不正当销售和各种违规销售行为,注重投资者教育,不断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各类机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公平公正的对待客户,向客户公开披露产品相关信息,使财富管理业务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逐渐从以产品销售为主过渡到为客户提供财务规划与资产配置方案的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

二是进一步提升产品创设、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能力。财富管理比拼的是投资研究能力,比拼的是平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比拼的是金融工具创设的能力,这也正是一家机构财富管理水平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各类机构应摒弃简单模仿其他机构产品的做法,真真正正做好基本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产品研发团队、市场研究团队、投资管理团队和风险控制团队,提升产品研发、投资研究与风险管理能力,并辅之以相应的IT系统建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可逆的利率市场化趋势。同时,拓宽财富管理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实际特定需求出发,形成全方位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理念。

三是培育客户长期投资理念,培养壮大机构投资者。包括银监会在内的各监管部门、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要,间鼓励和引导个人投资者主动改变财富管理习惯,培育客户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另外,壮大财富管理行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各种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为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等提供公平高效、充分竞争的财富管理平台。只有当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时,国内的财富管理市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大成熟的市场。

总的来说,中国目前正在构建走向统一的大财富管理的市场,各类机构都在这个市场角力竞争,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整个市场也呈现出惊人的发展潜力。各类机构应当把握难得的机遇,通过合理的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我相信,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编:吕骞、李海霞)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