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

业内高管揭秘P2P行业如何过度包装

2014年09月08日09: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讯(记者 吴琳琳)P2P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金融领域中最为“焦虑”的行业,由于P2P监管法规迟迟未能出台,P2P行业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跑路、倒闭等乱象频发。知名P2P平台银客网总裁林恩民日前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解释了行业乱象频出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眼下P2P行业过度包装已成普遍现象,原因很简单,金融的产品质量只能依靠直观感受来评定,而包装就变成了优化直观感受的最佳捷径。

林恩民指出,很多网贷平台的做法和很多线下的“基金”类似,夸大事实,虚报背景。虽然很多公司本身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骗钱跑路,只是希望能通过包装让用户更信任自己,由此扩大业务更快地赚钱,或是赚更多的钱,但这反映出一个道德问题,而网贷作为一个信息中介平台,道德问题可能就是最不能得到容忍的问题。

林恩民认为,P2P行业过度包装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对背景的过度包装,包括声称获得具有国有企业股东背景的企业注资或持股,或者虚报融资。更明确地讲,现有的网贷企业,绝大部分融资的报道都是有水分的。其二是对风控能力的包装和对风控流程的包装。“他们夸大风控团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背景,同时刻意夸大风控技术的专业性,我了解一些平台的风控团队都是虚无的,就是信息录入员。”林恩民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其三是对项目的包装,很多平台在项目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甚至是反担保物及相关文件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会在平台上发项目;有些平台也会美化项目,一个普通的中小企业说是重点企业等等。

林恩民认为,过度包装问题的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网贷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管,或是专业的独立第三方监督评级机制和评级机构。而市场的投资人绝大部分还属于盲目期,大家会直观地去相信背景等其实虚无的要素,而忽略了项目本身。

林恩民提醒说,“对于投资人而言,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第一不要相信那些虚头巴脑的背景,因为背景不意味着风控能力,更不意味着代偿能力;第二选择那些信息透明的平台,那些可以让你看清风险数据、同时愿意把风险点分享出来的平台;第三要坚持分散投资;第四,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任何一个平台投资都一样,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