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P2P行业整体井喷,问题平台暴增。近日多家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出现提现困难或倒闭的P2P平台与2013年相比大幅增加。问题频出不仅暴露了监管的缺失,也预示了P2P行业深度洗牌期即将到来。
数据显示,2014年12月问题平台最多,高达92家,超过去年全年问题平台76家的数量。从地域来看,山东、广东和浙江问题平台最多。“出事”平台的问题主要包括诈骗、跑路、失联、网站关闭、停止运营、提现困难等。
问题平台之所以频频出现,一方面由于经济疲软,借款人资金紧张,逾期、展期现象频繁,加之受一系列平台倒闭和股市走牛的影响,投资人纷纷撤出资金,平台无力兑付。另一方面,监管的缺失和平台的不规范运营,造成流动性风险,加上资金实力和风控能力较弱,一旦发生负面消息,容易导致挤兑现象。
其实,目前P2P行业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绝大多数都不盈利。P2P行业整体亏损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太高,并且发了很多没有实际投向的产品或者产品投向出现风险,结果公司自己兜底承担利息,造成损失。
2014年以来,P2P行业可谓冷暖交织,一边是坏账、跑路不断,一边是融资、上线不停。随着近期股市的向好,资金端的压力预期更加沉重,2015年很可能成为P2P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行业的深度洗牌期即将到来。市场化的借贷服务机构能否在压力之下创新求变,能否真正深化互联网的应用,从而把自己打造成货真价实的互联网金融,很可能将构成未来2-3年内行业路径探索的重点。
P2P行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企业立志和有效监管固然重要,但投资者的投资成熟度更是重中之重。目前,高歌猛进的P2P行业仍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地带。在P2P行业监管细则还未出台前,投资者在理财投资时要慎重,选择有较强股东背景、有规模的平台,不能为了眼前的高回报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