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的民生银行“黑天鹅”事件使得更多目光聚焦在近期多次增持民生银行的最大股东安邦保险身上。这家“有钱任性”的新贵企业以在2014年连续的举牌、增持国内企业和掀起海外收购巨浪而蜚声市场。围绕它的发展模式,业内有不同的诠释。安邦保险到底是要打造传统的全面金融控股集团,还是要效仿“巴菲特模式”,以投资反哺主业,将成为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选择。
2004年创立于宁波的安邦,目前规模超过万亿,已经拥有保险、银行、基金、券商等多个牌照,金融全牌照仅差信托。成立之初的5亿元注册资本金,10年内经过7次注资,去年扩增至619亿元,股东则由上汽、中石油等8家企业增至目前的39家。
2011年,低调的安邦从控股成都农商行开始一系列的并购。2014年,安邦连续举牌金地、招行、民生等多家公司,经过多次增持,最终成为民生银行最大股东,招商银行第三大股东,并在前者顺利进入董事会。目前,安邦持有9只股票,持仓股票的价值超过1000亿元。
在海外市场,安邦掀起一股收购热潮。去年10月开始,它分别斥资19.5亿美元、2.43亿欧元、2.19亿欧元收购了希尔顿旗下的华尔道夫酒店、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安邦一年在海外的投资额已将近160亿元。
安邦集团的动作类似于当年的中国平安。中国平安集团是目前保险行业中综合金融平台建设较早的企业,2008年开始,以保险、银行、投资作为三大支柱,随着它们的不断交融、合作,平安集团的交叉销售协同效应也不断增强,综合金融大后台建设不断完善。安邦和平安均是从保险起家,不断控股银行、证券等领域,从大举措上看,安邦保险正在通过向金融全牌照方向努力,成为像中国平安那样的综合金融控股公司。
然而,仔细分析业务模式,安邦保险却更像是一支以保险为副业的投资基金,并非均衡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沃伦·巴菲特模式”,即利用保费带来的现金流,为涉足多个行业的股权投资提供廉价资金。2013年,安邦的主业保费收入排名靠后,财险保费收入为65亿元,在64家财险公司中排名第14位,而排名一二的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已经达到2230亿元和1154亿元,2014前8个月,安邦财险保费收入减少33.6亿元,排名下滑至第18位。其他保险业务方面,除去人身险保费收入提升,其他均处于行业中后位。
而安邦保险自身的投资和资本运作能力通过其频繁增持民生银行和金融街等公司可见一斑。根据官方资料,安邦保险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资产已经接近3000亿元,其中投资收益比超过了30%。安邦保险投资端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10%,在业内处于领先的成绩。它目前在走一条“投资反哺承保”的发展路径,即一反国内险企“负债驱动资产”的扩张之法,而以资产驱动负债。通过做大投资和总资产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流入。
从服务理念上看,安邦保险与平安保险集团的目标和扩张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在具体发展方向上,未来趋势却不甚相同。在保险业回归保障、回归保险核心优势的大环境下,安邦的发展模式无疑显得另类而激进,对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的要求也很高。一旦风险累积形成“雪球效应”,投资不能反哺保险而出现破产,就会产生大的冲击。因此,是继续目前另类而激进的发展模式,还是重走平安保险稳妥均衡的发展之路,可能是值得安邦保险思考的问题。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