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国民经济“灵活的双手” 【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

《现代国企研究》杂志   2012年8月

担当国民经济“灵活的双手” 【3】

——专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

2012年11月12日15:43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本刊记者每当形势与环境发生变化,国投都会有新的套路和新的思路,不仅有快速迅捷的决断力,更有敏锐把握发展趋势和市场机会的嗅觉。国投何以具备这种顺势而为的能力?

王会生: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在加速变化,越来越复杂。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果我们的工作、思维方式不转变、不创新,肯定会落后。对一个企业来讲,在当前这种市场、环境、形势下,谁能够加快创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因循守旧,谁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国投成立特别是“二次创业”以来走过的路,是探索的道路,改革的道路,更是创新的道路。“二次创业”之初,我们开拓金融服务业务,提出“四位一体”业务布局,到后来形成“三足鼎立”的业务框架;从投资开发罗布泊钾盐,到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煤电港运产业链,这些都是创新的结果。如果这些年不解放思想,不去创新,不在几个关键领域努力发展,就没有今天的国投。

从具体的投资项目上说,罗布泊钾肥、曹妃甸煤码头、海峡西岸这些项目,没有思维的拓展、思路的创新,是不可能把握住投资机会的。雅砻江流域水电的开发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雅砻江加速开发的今天。可以说,雅砻江流域水电的开发建设步步都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解决不了众多的世界级难题,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也走不到今天。所以,国投作为起步比较晚的一个企业,这几年走得比较顺利,核心就是不断地创新。要创新,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方式,只有思想创新,才有真正的创新。没有思想创新,只是天天空喊创新,谁说这个东西好就照着做,这种创新没有生命力。正如我们提出的“六大转变”,是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我们要求每个企业都结合自身实际研究进行创新,永葆发展活力。

管理就是要因时而变、务求实效;就是要穷根究底、止于至善;就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本刊记者国资委提出从今年3月起,用2年左右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以“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管理提升活动。您是如何理解此次管理提升活动的?

王会生:为进一步提升集团管理水平,推动集团管控向集约型、精细型转变,按照国资委的统一部署,国投集团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的管理提升活动。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是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保增长、保稳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国投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管理就是要因时而变、务求实效;管理就是要穷根究底、止于至善;管理就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国投之所以有今天的良好局面,得益于管理的有效性。我们还要向管理要效益。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管理,促进转型升级,使国投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本刊记者管理提升活动对于国投未来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会生:今年的经济形势极其严峻、极其复杂。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从国投集团内部看,很多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管理提升首先是应对复杂形势的现实需要。其次,管理提升是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一流战略”是国投集团的战略的龙头,国投集团将按照国资委的要求进一步做优做强,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投资控股公司。目前看,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及社会的普遍期望相比,与世界一流的标准相比,我们在规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以及管理、品牌、人才等软实力方面,还有差距。第三,管理提升是进一步提高集团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国投成立以来,特别是“二次创业”十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构建了适应投资控股公司特点的集团管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我们的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基础管理、管理创新、成本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投资并购方面,还在制约着集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国投全面开展提升管理活动,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加快推进集团管理方式向集约型、精细型转变,将为国投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按照我的理解,一流就是要有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手段,一流的投资企业。对于国际一流来说,还要有一定比例的海外投资。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企业,要有实力、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本刊记者国投的愿景是成为国际一流投资控股公司。您是如何理解国际一流,如何建设一流的?

王会生:按照我的理解,一流就是要有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手段,一流的投资企业。对于国际一流来说,还要有一定比例的海外投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企业,一是要有实力,包括筹资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盈利能力;二是要有影响力,不仅要拥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业绩,还要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三是要有带动力,在同行业当中,要能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有竞争力,要能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抗衡,占有一席之地。要走向国际化,不是把总部搬到国外才是世界一流,或者企业项目的百分之多少在国外才叫国际一流,而是要用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去进一步审视、完善、规划今后的发展,无论是管理、体制、机制、人才,都要用国际化的要求来衡量,逐步加速把理念、管理和合作能力向着国际化延伸发展,与国际接轨。

为实现国际一流的目标,国投将致力于发展实业、金融服务业和国际业务三大业务板块。

在实业方面,国投将继续立足于建设基础性、资源性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金融服务业方面,将以资本控股公司为平台,加大对主流金融业务的培育,不断丰富国投的金融功能和手段;国际业务方面,将通过搭建海外投融资平台,以国家急需、进口依赖度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稀有金属资源和其他重要资源为重点,致力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业务、海外工程承包和成套设备出口等国际业务,推动境外投资业务稳健布局。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牢记中央企业的光荣使命,把企业发展与国家的战略、人民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独特功能结合起来,依靠超前的战略、有效的管理以及对市场的高度敏锐性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把国投建成具有实力、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投资控股公司。

(责任编辑:薛白、刘阳)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