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防范通胀始终放在突出位置--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周小川:防范通胀始终放在突出位置

2012年11月19日08:53        手机看新闻

  刚刚过去的周末,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三场论坛上发表了公开演讲,分别就货币政策、金融改革、宏观调控等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阐述了他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思考以及独到深刻的见解。

  货币政策

  多种手段做好流动性对冲

  周小川17日在财新峰会上表示,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过热冲动,“在一个相当长的转轨过程中,经济是不对称的,过热倾向可能性大于偏冷的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通货膨胀始终是比较大的风险,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加以针对。”

  但是货币政策不能仅仅关注通胀。他指出,与其他国家单一盯住低通胀目标不一样,中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目标制,还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最近十年来,阶段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货币供应量明显加大,市场流动性明显过剩,同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周小川指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运行首先一个基点就是要做好流动性对冲。

  对此央行安排了多种产品,包括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回购等。每种工具都有各自特点,吸引流动性、冻结流动性的深度不一样,价格不一样,运作机制也不一样,“这些工具配合起来能够起到对冲流动性的需要”。

  金融改革

  重视自下而上式金融改革

  周小川17日在“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我国金融改革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自下而上式改革,这类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重视。

  周小川举例称,包括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等均属于自下而上式改革,这类改革不同于由中央决策后统一进行部署的自上而下式改革,而是以地方先行试点继而推广全国为特点、自下而上地发生。

  以往有观点认为,我国金融改革只能自上而下进行,因为金融市场往往较为活跃,流动性很强,局部试点往往会产生改革的外溢性,另外试点也会产生地区间竞争的不公平。对此周小川表示,由于我国的改革很难有既有成熟经验供选择,此外我国又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难以找到统一的改革路径。他认为,改革需要有自下而上的模式,自下而上式改革也往往因具有较高的改革热情而易推行。

  宏观调控

  任何一种调控都不可能有百利而无一害

  继接连在多个公开场合谈及中国金融改革、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等焦点话题后,周小川18日在首届“金融街论坛”上图文并茂地谈及金融货币政策的调控原理,并回顾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央行采取调控措施的诸多细节。他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调控“出手快、出拳重”,取得明显效果,获得全球赞誉。他同时也坦言,“任何一种调控都不可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周小川回顾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迅速采取措施,并很快向全世界宣布了包括将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同时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财政安排等一系列调控工具迅速跟上。

  周小川结合经济学理论讲述了诸多调控细节是如何产生和应用的。他说,由于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控“出手快、出拳重”,取得良好效果,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是鼓舞,并提振了信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赞誉。

  不过,周小川坦言,宏观调控须兼顾诸多目标,且调控手段纷繁多样,“任何一种调控都不可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要服从于系统特性的描述,调控过程中也会有振荡。

  周小川还谈到调控的前瞻性和调控有效性衡量等问题。他特别提到,当前调控一些经济运行中的状态变量很难测量和获取,这难免会对调控形成不利影响。(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叶苗)

(来源:上海证券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