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十年:从“不敢贷”到“怕没贷”
住房按揭贷款的历史其实远比10年长得多——早在20年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就贷出了全国第一笔个人房屋贷款。
不过,虽然房贷业务已有20年,但房贷真正的发展期却是从1997年开始的。这一年,央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贷款比例最高限额是房价的70%,贷款年限最长为20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商品房和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走近普通百姓。
“开始我们是不敢贷款的。”今年已经56岁的陈卫国告诉记者,10年前他每月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积蓄不过几万元,想买个大点的房子除了贷款别无他法。对于不少第一批贷款购房者而言,向银行借钱与其说是实现安居梦的捷径,不如说是万般无奈下的选择。
然而,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商品住房所具备的再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价值,更多的则是保值增值功能。对房屋升值的追逐和对房价高涨的恐惧,让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贷款买房的大军中。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03年在北京购置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平均只需约40.5万元,贷款20万到30万元,月供仅需1400元左右。而今天,贷款买房者月供过万元已经十分普遍。月供比十年前涨了10倍,人们对住房贷款的渴望却更加强烈。随着去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持续发力,差别化信贷政策逐渐深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断收紧。人们担心的不再是是否还得起月供,而是能否从银行贷到足够的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余额不到200亿元。2001年底,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达6600多亿元,是1997年的35倍。而到了2012年,全国主要金融机构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达到了6.9万亿元,是1997年底的36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