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到十字路口 改革共识空前汇聚
年底密集召开的大型财经会议,是观测中国经济舆情的最佳窗口。在15日开幕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变革”成为与会人士共同聚焦的关键词。种种迹象显示,在全球经济阴霾依旧,中国经济主动求变的当下,各方共识正在空前汇聚。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同样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必须要靠改革,延续过去传统的经验和体制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在他看来,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再次突破来带动全面改革的发展。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则是区分清楚市场与政府的界限。他表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主要目标,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作用应该完全靠经济手段。
他对政策“组合拳”做法表示担忧。他认为,“组合拳”的效果最快,很短的时间内就可看到改变;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抑制了市场的活力。“人为影响经济波动周期的结果,就是下次反弹会更大,进而必须使用更强大的‘组合拳’抑制反弹,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系统分析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他表示,从全球格局来看,东亚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两类经济“镜像互补”的旧格局已告终结,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破产,中国出口导向政策不可能长期持续。”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和提高效率,而继续靠增加投资来维持增长,中国经济就会陷入投资回报递减和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最终导致危机。”吴敬琏警告说。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但进展缓慢,根本的原因是存在体制性障碍。“只有通过改革消除这些体制性障碍,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才能解决我们眼前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吴敬琏强调说。
“改革要从财税价起步,因为这是政府掌握的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表示,这也是调节收入分配最有力的工具。财税价的改革,主要指资本价格包括汇率利率,以及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逐渐达到市场均衡价格。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