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各地美食成了不少网民的时尚举动。一些“吃货”们为了寻求地道的口味,到网上找现做的“私房菜”。可是市民侯先生好菜没吃到,药倒吃了不少。在网络上购买的“秘制腊肉”让他闹了三天肚子,上吐下泻,他向本报“冬令热线”提出了这个地处灰色地带的问题。
案 例
嘴馋惹得肚子疼
“我总觉得,现实生活中的食品有主管部门在查、在管,那么网络上呢?出了问题,到底是找食药监局、工商局,还是找消保委、找电商呀?”侯先生是一位公司白领,平时喜欢品尝各种美味佳肴。前些时,从网络上购买了几大包所谓“秘制腊肉”,希望在冬日里大快朵颐一番。
刚开始吃的时候,侯先生觉得口味不错,还为网络给自己提供寻觅美食的新途径而兴奋。可到了第二天,他的肚子就开始不太平,上吐下泻起来。这样一直折腾了三天,他筋疲力尽。在大呼上当之余,他也认为值得总结。“嘴馋让我忽视了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比如对方的生产条件怎样,证照是否齐全,自己总以为民间作坊做出来的东西比较地道。”
探 访
部分网店无证经营
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私房菜”“现做”两个关键词,出来600多个商品,琳琅满目。
点击进入一些网店,网购后的评价也非常多。从评论可以看出,很多“吃货”是冲着寻找口味地道的佳肴而上网购买的,还有的则是追寻“老家的味道”而选择网购。大部分显示的评价还是“美味”、“地道”,但也有“包装都坏了”、“吃起来不怎样”、“不新鲜”等评论。
在网络上,还有不少卖家没有实体店,也没有注册公司,原料都是等顾客下单后再外出采购,菜也是自己一份份做,自然冷却后再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包装。比如一家小店在卖所谓“独门秘制东坡肘子”,说的是“真空保存20天,开袋即食”,却没有任何企业信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号也是空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一些网络购物平台有自己的保障机制,但包括网购私房菜在内的网购食品,往往存在食品来源不明、网上跨区域交易、追溯难、售后维权难等问题。
点 评
美味安全应该兼顾
食品安全专家表示,“食以安为先”,消费者在网上选购时一定要了解店家的情况,挑选信任度高、知名度高的店家。同时,在地域上尽量选择自己所在或离自己较近的城市,一两天就能到达的,相对比较新鲜。虽然食品通过真空包装有一定保质期,但风险仍然存在。在快递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气、破袋会导致食物变质,或者刚变质但消费者感觉不出来的时候,吃下去可能对身体造成一些影响,因此网购私房菜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