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竟成“富人俱乐部”?
今年10月底,网上曝出地产大亨王石与演员田朴珺的恋情后,被传两人邂逅地的长江商学院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象牙塔”似乎成为了“富人会所”,钓金龟婿、拿文凭贴金、混圈子拓人脉、同学合伙做生意……当进入商学院求学的目的沦为这些,教育便被扭曲成“富商俱乐部”。但是,学界人士认为,这些是商学院发展道路上小小的“变奏曲”,并不具备长久性,商学院教育的乐章依然会奔着国际化、高质量的主旋律展现。
“人脉文化”引诟病
“我们学位学生将近5000人,非学位学生25000人,学校关心的不是哪个学生去谈恋爱。”在王石婚变新闻被传得沸沸扬扬之后,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在公开场合首次回应了该事件。
项兵表示,“我觉得富人也好,大企业的老板也好,其实他们的全球学习和事业的拓展,对社会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集中精力,把我们学校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最大的道路。”
尽管长江商学院在王石婚变事件中纯属“躺着中枪”,但从中也折射出中国商学院,尤其是商学院中的EMBA项目有向“富人俱乐部”发展的趋势。
作为舶来品,EMBA进入中国至今已有10年,然而,它并没有被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在职工商管理硕士”,而是被移译为“高管工商管理硕士”;而且与国外大多数EMBA学员都是前景光明的大企业中层不同,在中国参加该项目的往往是企业高层,他们的头衔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挂着“董”或者“总”的头衔,这些人大部分掌握着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
因此,网上便有这样的流行段子:“上大学看学校、考研究生看导师、读EMBA看同学。”不得不承认,不少学员入读商学院的最大“动力”就是结交人脉,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脉文化”在给商学院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引来了诸多诟病。
应扮演引领角色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指出,“有些EMBA课程最活跃的并非课堂讨论,而是学生组织的高尔夫俱乐部、雪茄俱乐部、红酒俱乐部、茶艺茶道俱乐部等聚会场所。”对此,余明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不会长久。”
对此,法国马赛商学院中国区主管王华也认为,这种对人脉的追求虽然和中国的商业运作环境有关,但人脉文化绝不是商学院的惟一。“中国的实体经济一直是由三股实力平分的,国企、民企和外企。人脉文化仅仅是诸多商学院中,以民营企业家集聚为代表的商学院文化。”
“商学院应该扮演的是引领的角色。”王华指出,“商学院的责任是带领学员从纷繁的商业世界中跳出来,将他们带至更高的思想维度。而商学院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还是文化,这种文化是商学院自身想要引领的文化与学员自身文化的融合与再创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