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新型城镇化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连平:新型城镇化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3年01月07日09:46    来源: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

  新型城镇化将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将创造出许多新的投资需求。据估计,按照现有城镇化速度,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将会维持20年左右。可想而知,如此长时期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必将成为下一轮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引擎。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3%。但与此同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在外需持续低迷,新的内需尚未培育成型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新时期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这对于当前大力培育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建设必将伴随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并相应产生诸多相关需求,从而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通常情况下,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城镇规模呈从小到大、城市群不断壮大的发展状态,二、三产业逐步集聚。城镇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切,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建设配套的医院、学校等民生服务需求等,进而为维持生活所需的耐用消费品、汽车等商业服务需求等,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必然会带动投资扩大,推动经济增长。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内涵式发展更值得关注。未来约2亿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住房、公共设施和服务行业的需求不断扩大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将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将创造出许多新的投资需求。据估计,按照现有城镇化速度,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将会维持20年左右。可想而知,如此长时期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必将成为下一轮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引擎。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的同时,必将促进整体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紧密衔接,实现经济增长由“量”向“质”的转变。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发生大量资金的投入、人口的持续集中等现象,必然创造出许多新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从要求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到技术熟练型以至知识管理型等几乎全覆盖,从而可以为新进入城镇的农民、长期在沿海工业城市打工的技术农民工、乃至新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机会。城镇化的建设和实现,可以使中西部地区较为有效地承接沿海发达省市需要转移的产业,为发达省市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极好的外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省市在承接部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后,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近30年的消化吸收,沿海发达省市需要将传统产业转移出去,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及时推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举措,必将促进整体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

  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推进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小收入贫富差距,促进消费持续增长。根据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指导原则,新型城镇化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在创造大量国内投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培育潜力巨大的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此轮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其内涵式发展,即大力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随着土地、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和财政投入的扩大,约2亿农村转移人口将均等化地获得城市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真正融入城市体系,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释放这部分人口的消费需求。这一方面将提升消费这驾马车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如何更好地发挥城镇化的政策红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推行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外,还有必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键问题。

  一是在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等业已证明不可持续的政策和做法。过去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但也毫不留情地暴露了缺乏科学规划的投资对于经济持续发展的伤害。因此,在未来5年或10年甚至于更长时期内,必须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科学地规划诸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使用,防止出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给水排水落后等众多“城市病”。

  二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必须特别关注新城镇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情况,促进收入贫富差距快速缩小。近年来,政府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成效甚微,其关键原因是非城镇居民以及低收入群体收入不仅基数低,而且增长也相对有限。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要关注新城镇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并对其实施政策倾斜。一方面助推缩小贫富差距目标的尽快实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城镇化的表象化,避免农民失地又失业的产生。而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也俯拾皆是,一些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城中村和贫民窟伴随着城镇化过程而产生,不仅冲销了城镇化的诸多红利,而且还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三是推进城新型镇化建设,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战略不应削弱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经济工作之中,其重要意义绝不亚于城镇化本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城镇化的实现可以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优质耕地等,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城镇化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创造消费需求等。反过来,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状况也会反制城镇化实现。环顾全球,城镇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均拥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先进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反之,农村的城镇化往往难以实现或其结果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和不足。因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连 平)

(来源:证券日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