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欧盟酝酿对华钢铁“双反” “贸易战”山雨欲来
作者 董冠洋 石岩
欧盟委员会认定中国“非法补贴”本国钢铁企业一事近日甚嚣尘上。对此,多位专家分析,虽然此番钢板“双反”对产业的实际影响有限,但其中“姿态”释放中欧“贸易战”山雨欲来之势。
据了解,欧委会于2012年12月下旬发布了对华有机涂层钢板“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披露文件。外媒称,欧委会认定中国政府对本国有机涂层钢板生产商在原材料、用地、用电、贷款等方面提供非法补贴,并建议征收最高达到50%的反补贴税。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6日回应,称欧委会不顾事实和证据,裁定中国企业高额的倾销和补贴幅度,并强烈要求欧方撤销不合理的裁决意见,终止该案调查。
资料显示,中国钢材产品出口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2012年1-7月,中国钢材出口第一大市场为韩国,占比18.92%,其余分布分散。2011年中国前十大钢材出口国中,欧洲国家无一上榜。
“欧洲市场并非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且需求持续低迷”,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张长富表示,中国钢铁业今后亦不会将欧洲市场作为重点。除了份额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国有钢企高管告诉中新社记者,有机涂层钢板亦非对欧出口的主力产品,因此欧盟此番“双反”对中国钢铁业影响十分有限。
不过,业界、学者均称其释放信号,中欧贸易之间的“贸易战”已山雨欲来风满楼。
近年来,欧盟对中国出口频频发难,强度加大,敏感议题增多。从数据卡到稀土管制措施,从铜版纸到电信设备。2012年下半年,欧盟更是对中国光伏组件启动“双反”调查,挑起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谈及欧盟频施贸易保护“大棒”背后的深层原因,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中新社记者分析,转嫁国内矛盾是其根本目的。他指出,虽然欧盟亦明知贸易保护主义不能解决国内失业问题,但唯有如此才能平缓国内矛盾,为其政策选择留出空间。
2012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洲经济继续恶化,失业率不断走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这让欧盟对外国产品进口更加敏感”。
对于欧委会“不顾事实和证据”认定中国企业存在高额倾销和补贴幅度,沈丹阳表示,中国保留其在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下的救济权利。
宋泓亦希望企业积极应诉反击,并在必要时,官方出面对此种“随意性很大”的指责进行反制。
对于业界普遍猜测的“贸易战”势头,袁钢明告诉记者,“这次钢板‘双反’印证了我们此前的趋势性判断”。他预计,随着欧洲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为转嫁矛盾,中欧贸易摩擦必将升级,“贸易战”触发几率极大。
沈丹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总是希望贸易摩擦越来越少越好,但现在贸易环境趋于严峻是一个趋势”。他亦坦言,2013年,外需、成本、贸易环境仍将是困扰中国外贸增长的“三座大山”。(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