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潇雪
一把韭黄,从成都到内江,一般会经过4次转手、被附加三次10%的纯利润。这头是菜贱伤农民,那头却是菜贵伤市民。要改变,从菜地到菜篮子就要走“最短路线”,减少中间环节。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鹏实习生张乾摄影陈羽啸
在成都市区一家菜市场里,虽然只是5角钱的差别,但袁淑芬站在两堆西红柿面前,最终选了3元钱一斤的西红柿,即使3.5元一斤的个头更大,颜色更好。她的理由是:能节约一分是一分,现在的蔬菜价格太高了。
而在成都郊区一块菜地里,村民侯军面对的,却是2角5 一斤的儿菜收购价。侯军更情愿让菜烂在地里,或是送给村民喂奶牛,因为如果将它们送到市场上卖掉,运输成本加上人工成本,卖得越多,他就亏得更多。
一方面是菜贱伤农民,一方面却是菜贵伤市民。菜价到底贵在哪里?如何稳定“菜篮子”?请跟随省人大代表翟峰走访的脚步,一起来解开这个难题。
菜价
菜园到菜篮 至少翻1倍
成都郊区菜农侯军告诉我们,“昨天(29日)菜贩给的(儿菜)收购价才2角5一斤,我基本没有赚头。”而昨日下午,在成都市中心的安居天涯市场,儿菜的零售价是2到3元一斤。
收购价太低 愿送人喂牛
“这些瓢儿菜给贩子,能卖1块钱一斤。”昨天上午,侯军正在菜地边,麻利地将数百斤瓢儿菜装进箩筐中,将它们搬上电三轮。
他穿一件黑色的休闲西装,右边腋下已经开线,形成一道长长的裂口,拿着菜的手,同样满是黑色的裂口。“但是儿菜的价格,”侯军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儿菜地,“现在两三毛钱一斤——如果价格再不涨,我只有让它烂在地里。拿去卖的话,会更亏。”
侯军说,如果将这些儿菜从地里运到市场,每1斤将平摊1角钱的运费。请人帮工收菜,每天人工费50元至60元/人,平均算下来,每斤菜又摊1角钱。如果不让儿菜烂在地里,他更愿意将它们送给其他村民喂奶牛。
零售价翻倍 个别翻十倍
根据昨日上午侯军提供的数据,菜农卖给菜贩的常见蔬菜初价为:卷心菜7角钱/斤,芹菜1.7至1.8元/斤,白菜5角钱/斤,白萝卜7角钱/斤。而昨日下午,安居天涯市场的零售价分别为:卷心菜3元/斤,芹菜3元/斤,白菜3元/斤,白萝卜2元/斤。多数价格翻了一倍,而收购价仅为每斤2角5的儿菜,甚至翻了近10倍。
究因
经3次批发 至少涨3成
是哪个环节在促成菜价上涨?多位菜农介绍,菜一般会经过4次转手、被附加三次10%的纯利润。蔬菜从地里到餐桌,至少要上涨3成,其中还不包括多次运输及过路费的成本。
原因一 天越冷菜越贵
郫县安德镇广福村,是全省闻名的干撕韭菜种植基地,全村种植面积超2000亩。
56岁的周长清种了6亩韭黄,“全年平均下来,卖给菜贩的价格大概是5元一斤。”周长清说,菜价很受天气影响。“前段时间冷,韭黄卖到六七元一斤,但气温上升,又降到5.6元到6元。”
原因二 中间环节繁多
但菜价上涨,更大程度上应归结于大量的中间环节。
潘远强是广福村的韭黄营销户(俗称的蔬菜贩子),收购韭黄到双流的白家蔬菜批发市场上去卖。这个环节中,潘远强需要承担运输费用,还有进市场后按“每100公斤蔬菜缴纳5元”的摊位费。按惯例,营销户的利润不低于10%。
潘远强将菜送到成都的批发基地,如果外地如内江的菜贩需要采购,就要到白家市场第二次批发。同样,再加上运费、过路费以及不低于10%的纯利润。回内江后,韭黄还会被第三次批发,由当地菜贩卖给市民。
减少点环节菜价就能降
中间环节还是可以省去的。在成都新南门附近的益民菜市旅游村店,菜价比传统菜市便宜不少:儿菜1.3元/斤、白萝卜1.2元/斤、卷心菜1.2元/斤……
店长郑克克说,由于直接与蔬菜基地对接,免去了多次批发的中间环节,菜价才得以降低。此外,益民菜市没有摊位费,仅收取3%的利润提成维持经营,也降低了菜农的成本。他建议,应扩大益民菜市的建设,销量增大后,运输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
在供应链的另一端,成都市人大代表、广福村委书记汪生富建议说,政府应建立相应机制,在菜价低时有补贴,让农民放心种菜,确保供货稳定。郫县安德镇的中国川菜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下一步大型生态农业项目将陆续入驻园区,扩大蔬菜产量,确保供货市场的稳定。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代表手记平抑菜价先保菜源
□翟峰
通过实地调研,感到网民们反映的菜价又涨的问题确实不假。要平抑菜价,开辟菜源是关键。此外,还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要让蔬菜走“最短路线”到达“菜篮子”,既让农民赚到钱,又让市民得实惠。
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推进?
其一、要有进一步稳定菜价的具体措施。如各地政府应制定蔬菜保供稳价的应急预案;完善蔬菜流通的配送体系,清理流通环节的不合理收费,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价格的监管力度。有必要设置财政专项价格调节基金,及时对困难人群发放临时菜价补贴。
其二、有必要进一步严格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其三、有必要进一步做好推动城市和城镇的周末平价菜场进社区的工作。其四、有必要进一步构建起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在“菜园子”直通“菜篮子”的同时,确保是安全菜、放心菜。
网络上网罗民意 现实中不爱应酬
本次省人大会议,翟峰提交了9件议案,仍然是最多的。有人认为他是为民办事,也有人认为他在“出风头”。面对质疑,翟峰怎么看?29日,翟峰做客华西传媒集群(WMG)“两会会客厅”,首次讲述履职心声。
议案大户 网罗民意
华西传媒集群:你一年能写出这么多议案和建议,其题材都是来自哪里呢?
翟峰:一是现场调研。另一方面则来自网络。充分利用快捷、简便、面宽、量大而又实效明显的网络,也是一条很好的民意调研渠道。
华西传媒集群:你也快到退休年龄了,保持履职热情的原因是什么呢?
翟峰:除了代表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就是我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几乎都引起了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一府两院”的重视和关注,并得到了认真答复和不同程度的落实。比如,我参加前10次省人大会议,共提出了480多件议案和建议,答复率都为100%。
不爱应酬 更爱思考
华西传媒集群:你的家人是怎么看的,他们支持吗?
翟峰:从调研、撰稿到打印、装订,都要费很大功夫,而且都是我一人来做。实在忙不过来时,妻子帮忙一下。有时她实在看不过去,也抱怨。但抱怨归抱怨,最终还是理解的。
华西传媒集群:很多人认为你“出风头”,你怎么看?
翟峰:让他们说去吧,其实没有风光,只有艰难!为当好一名称职的代表,我牺牲了不少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经常去调研,顾不上管孩子的学习……平常,我很少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一概不参加各种应酬和聚会,除了调研和履行代表职责,就是写作和思考问题。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鹏席秦岭实习生张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