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最大印钞机”一说太离谱 【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仅凭单一数据想当然  只看局部对比下定论 

“中国成最大印钞机”一说太离谱 【2】

本报记者  周小苑

2013年02月06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分析认为,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平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M2与GDP之比不断上升。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出口高增长以及累积的外汇储备,已经严重改变了货币创造的机制和供给结构。最后,高度投资依赖也是推动货币被动超发的重要原因,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的过度倾斜以及对国有部门的预算软约束,导致金融资源效率下降,维持经济高增长必须依赖更高的信贷和货币投放。

  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主体

  事实上,“货币超发”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和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中国货币化过程存在着与其他国家迥异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基础,其核心是政府主导要素货币化分配,国际资本循环下的“被动创造”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张茉楠表示,如果不通过深化改革,更多地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不改变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变革,中国的货币超发现象仅靠央行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是很难改变的。 

  周小川指出,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和其他事物一样,它肯定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货币政策有时间滞后性,有些效果不会马上显现,有些现象也会滞后反映出来。宏观经济调控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危机过后则需要一些反向的调整。

  张茉楠表示,就货币论货币永远走不出货币的迷局,必须“跳出货币看货币”,淡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模式,改变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变革,这样货币超发的局面才可能缓解。

(责任编辑:乔雪峰、李海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