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天然气价格酝酿上调 “涨声”与“掌声”能否兼得--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多地天然气价格酝酿上调 “涨声”与“掌声”能否兼得

2013年03月01日09:5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上海3月1日电(记者 刘雪)新年以来,江苏、浙江、吉林等地多个城市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酝酿上调气价。气价涨声一片,到底是坐地起价还是情有可原?

  专家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改大幕正在拉开。近年来上下游气价联动滞后,眼下多地气价调整有理可依。但气价变动关乎百姓日常开支,涨幅要合情合理,向消费者交出一本“明白账”。

  油价刚刚上调 多地气价又临上涨

  2月2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刚刚上调,2月26日上市公司长春燃气就发布公告称,民用燃气价格调整方案已通过听证,当地民用天然气价格拟由现行的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2.8元,涨幅高达40%。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从2012年冬季起多地已经开始酝酿气价调整。北京、长沙、徐州等城市在去年年底已经陆续调整了居民天然气价格。进入2013年以来,江苏、浙江省部分城市也已召开了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酝酿上调气价。

  上一轮全国大范围调整天然气价格发生在2010年。当年5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从6月1日起上调陆上天然气出厂价每立方米0.23元。

  随后全国多个重点城市上调工业等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也有部分城市召开听证会计划上调民用天然气价格。但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要求各级物价部门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和不合理的价格,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增支和群众生活费用增加的压力。此后,河南、江苏和广东等地区均宣布暂缓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

  虽然2010年居民天然气大范围调整的压力被化解。但2012年冬季我国多个城市出现的供气紧张又把天然气调价推至风口浪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不少油田在采油时会有伴生天然气,但由于国内气价偏低,油田不愿意花工夫将其收集出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上游涨价迅猛倒逼下游提价

  在专家看来,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滞后,下游燃气公司呼吁涨价在一定程度上有理可依。

  长春燃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0年国家上调天然气井口价格以来,当地民用气市场销售价格未得到调整。去年油田气价又两度上调,公司燃气销售业务成本大幅提高。

  根据长春燃气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2年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或在80%-90%。

  东方油气网燃气分析师吕颖表示,近五年来,国内天然气上游价格上涨了50%,而全国天然气终端均价涨幅只有24%。个别城市从2007年起就没有调整过民用气价,燃气公司的确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在追求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替代煤炭无疑是大势所趋。可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却远远高于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冬季旺季时节天然气常常出现供应短缺,部分地区频现“气荒”。

  易贸集团研究中心总监俞清表示,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近年来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对外依存度到“十二五”末很可能接近40%。进口气国内销价和进口成本倒挂日益严重,这也倒逼国内气价需要调整。

  “近年来,与国际油价挂钩的进口气价上涨迅猛,在2010-2012年间,我国进口气价格上涨了68.6%。”华东一家城市燃气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采购成本越来越高,而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可公司卖得越多,亏损越大,长此以往难以为继。

  气价改革提速 涨声、掌声能否兼顾?

  一方面国内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天然气成本倒挂愈加严重,燃气公司面临亏损。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近期国家先后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把天然气价改列入“十二五”期间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天然气价改大幕正徐徐拉开。”生意社燃气分析师周翠平认为,未来三年内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大,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有望逐步理顺,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在执行上有望更加顺畅。

  可从眼前这轮天然气涨价热潮来看,涨价呼声主要来自地方燃气公司,调整的是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民用天然气价格。国内油价刚刚上调、气价又要跟涨,面对涨声一片,老百姓似乎很难给以掌声。

  对于长春燃气提出的40%的气价上涨幅度,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涨幅偏大。

  对此,长春燃气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虽然公司认为当前天然气价改迫在眉睫,但政府出于保障民生等考虑,对天然气提价仍有一定顾虑。提价政策何时兑现、涨价幅度依然没有最终定论。”

  实际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并非所有价格上涨都要反对,“涨声”和“掌声”也并非无法兼得。

  “如果成本公开透明、涨幅合情合理,老百姓还是会理解的。”市民黎明良表示。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慧认为,气价调整要给市民算一本明白账。具体涨幅要考虑到各地气源成本和当地经济情况,价格调整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如果一步到位,涨幅过大很可能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来源:新华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