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宽体客机登上历史舞台 麦道公司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于 70年代初分别设 计出了三发的 DC-10和 L-1011,两种飞机的性能很近似, 但是随后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得这两种客机的运营成本居 高不下,其座英里成本既无法与波音公司的四发远程客 机波音 747相比,也无法与后来的新生代空客双发宽体 客机A300抗衡,DC-10和 L-1011在分别卖出 386架和 250架后关闭了生产线,两家老牌的飞机制造商都遭受了 沉重的打击,洛克希德公司彻底退出民机市场,麦道公 司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与波音公司竞争,直到最 终被波音公司兼并。 早在 1966年 4月,美国航空公司技术总监弗兰克· 柯尔克向飞机制造商提出了研制一种可以使用小型机场 起降、客舱内部为双通道布局,能载客 250人以上,航 程达到 2400千米,能够在航班密度较大的“城市对”之 间运营的飞机方案,例如,执飞纽约—芝加哥、堪萨斯— 旧金山的航班。这种客机安装有两台高涵道比涡扇发动 机,巡航速度在马赫数 0.8左右,能够在一天之内多次 起降。当时很多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对这种概念飞机 心存疑虑,这毫不奇怪,因为双发宽体客机必须建立在 大推力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成熟发展的基础上,而当年, 涡扇发动机的可靠性还是一个令航空公司用户头疼的问 题。让一架飞机仅靠两台发动机持续飞行两小时以上,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美国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三大飞 机制造商都拒绝设计这种客机。只有新成立的空中客车 公司力排众议,设计出了A300宽体客机。事实证明该机 非常可靠,广受市场欢迎。空客公司凭借A300客机的成 功,一举进入世界大型客机竞争的市场并站稳脚跟。一 个与波音公司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在欧洲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