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收购价未有大提升 农民种植热情下降
假香油养肥了造假者,却坑苦了农民。近年来,芝麻收购价一直没有大幅提升,农民的种植热情也在下降。可见,"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规律已经在影响整个芝麻种植产业。那么,有没有方法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市场丢给掺假的,芝麻扔给做饼的,往外没有出口的,回头没有种地的。"有数据显示,我国作为世界四大芝麻产地,近年来进口量正以10%逐年递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我们现在食品安全,我们切不可单单看成一个简单的制假售假问题,它最终要侵害我们农业这个产业、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机体,所以最近最高法、最高检在司法解释上加大了对食品造假的处罚力度,是非常必要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执法,用现在的司法解释判一批制假售假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危害产业安全的案例产品。
5月3日,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体现出"从严"态度。但是此前,由于检测与监管上的难度,问题芝麻油较少被查处,即使有一些刑事案例出现,也没有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有媒体引用河南某知名品牌代理商的话说,他们曾在2012年进行过一定范围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假冒伪劣芝麻油在市场中的份额仍在不断提升。对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食品专家周应恒建议,国家应该严格规定销售者注明相应油品的成分含量。
周应恒:标明是调和油没有问题,如果卖的调和油,说成芝麻油,只要是无害的话不能说是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商家的诚信问题。事实上唯一可能的是通过商家商标和品牌来区分它的质量,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商家注明里面的含量,那它如果是有欺诈行为,就可以来处理。(记者庄胜春)
(来源:中广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