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7.5%:中国经济该怎样守住底线?--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增速7.5%:中国经济该怎样守住底线?

2013年07月16日07:0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增速7.5%:中国经济该怎样守住底线?(网络配图)

备受瞩目的中国经济半年报15日“出炉”。增速的适度回落,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调结构所必需的。在环境严峻复杂、增速持续下行背景下,当前中国经济怎样守住底线?

主要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

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而一季度的增速又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

此前,除了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反弹之外,从前年一季度到去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七个季度增速回落。持续的回落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心。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速回落幅度很小,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运行在7.4%至7.9%的区间,就业也基本平稳。

对于经济增速回落带来的担忧甚至恐慌,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伟认为,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而言,目前7%至8%之间的增速并不低,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速不容易,不应过于担忧。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5%,上半年增速仍在预期的合理空间。

经济半年报出炉之后,A股一转此前多日下跌趋势。当日早盘,上证综指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涨1.46%,深证成指涨2.37%。

“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一些人议论的复苏夭折、硬着陆等很糟糕的情况。目前的态势可以称为‘弱回升’,上行动力并不强劲,下行压力较大,回升的基础需要稳固。”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同时,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4%。

要警惕和防范经济失速风险

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甚至恐慌固然没有必要,但悲观预期也确实不会凭空产生,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累积的确值得警惕和防范。

“寒意阵阵”,这是浙江义乌标点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胜光对企业经营形势的感受。这家外贸公司上半年欧美、中东业务同比下降六成还多。“美国客户说,原来超市袜子都是一打一包装,逐渐改成半打一包装,现在就连两双一包装都难卖。这是个危险信号,可能最冷的时候还没到来。”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广大中小企业对经济预期信心不足,这是最令人担忧的。

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当前遭遇到复杂艰难的局面。支撑条件和外部市场的变化,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传统投资驱动模式难以继续发力;房地产调控正处于胶着期,部分一线城市限购汽车,消费升级遇到了“肠梗阻”。

“虽然增速回落的幅度不大,但趋势是一直在下行。要努力扭转这一趋势,现在就要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一旦增速逼近底线可随时有针对性地出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经济增长最终目的是要惠及百姓,然而上半年居民收入水平虽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百姓普遍感觉荷包偏紧。为了稳住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刘树成认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还有一定空间,可以努力使经济运行从“弱回升”进入“适度回升”态势。

内需仍有巨大的空间,只是政策不能再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透出新思路。这次拉动内需选取的切入点更加精准,更加注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既稳住经济增速,又促进结构调整,一举多得。

依靠调结构促改革守住增速底线

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短期的经济增速问题、中长期的结构调整问题以及背后深层次的深化改革问题。这三类问题该如何处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强调,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

在稳住经济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不但不能被忽视,反而应当更加受到重视。某种意义上说,调结构、促改革是中国经济的另一种底线。

“既然已经付出了增速回落的代价,结构调整一定要有收获。”刘伟提醒,当前宁可承受痛苦也要下定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和产能,消解困扰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对经济转型中的阵痛,企业和政府都要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能总是盼着有意外的利好,而是要在转型升级上真正下决心。

经济增速如同河流水位一样,当水位回落时,礁石就会显露;当经济增速回落时,长期潜藏的体制机制矛盾就会暴露。在M2余额已接近GDP两倍的背景下仍然出现了银行“钱荒”,充分暴露出银行体系资金配置扭曲的体制问题;在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土地财政”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雾霾、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频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未来如何治理成为难题……

改革,是中国经济未来希望所在。4月份至6月份,三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共计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凸显了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各项改革的坚定决心;此后又对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激活财政存量资金部署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着手化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制约。

“对中国经济后期走势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盛来运说。(记者 刘铮、刘敏、王希)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