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树立正确的评级观【2】

关建中

2014年07月02日17: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十一、收费模式不是导致评级不公的根本原因

这一评级观的逻辑是:评级机构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它通过向评级使用者收取费用实现其服务价值。评级使用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一类是债券投资人,即债权人;而投资人又有终端投资人和以买卖债券为生的中间投资人之分。向债券发行人直接收取评级费用肯定存在评级利益冲突,它会影响评级的公正性。向终端投资人收取评级费用虽然没有评级利益冲突,但在当前制度环境下缺乏操作性,一个评级机构无法向成千上万的终端投资人收费。向中间投资人收费比向发行人收费的评级利益冲突更加显著,因为这类投资人是债券市场的掮客,如果由其控制评级话语权,评级将成为它直接操纵债券市场,谋取更大利益的工具。试图通过将评级收费主体由发行人改为投资人解决评级问题仅仅是看到了收费模式与评级利益冲突的表象,假设解决了由收费模式形成的评级利益冲突,仍然无法根除由充分竞争评级体系模式导致信用级别竞争带来的危害。

缺失这样一个评级观,使人们难以发现导致评级问题的根源,难以有效治本。树立这样一个评级观,将使我们能够摒弃形而上学认识评级的方法,找到符合规律的评级管理方式。

十二、通过鼓励竞争解决评级问题只能加剧评级危机

这一评级观的逻辑是:责任与发展是评级规律的内核,它要求评级在以通过评级技术进步提升揭示风险能力而有效履行公众责任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发展。全球信用危机后, 人们为了防止错误评级对经济社会的危害, 普遍采取了鼓励竞争的方式加强评级监管,但在没有解决鼓励什么样的竞争会有利信用体系安全的背景下,增加竞争者数量的结果是,新的竞争者只能通过高薪争抢人才资源而推高评级行业人力成本的同时对依靠经验积累的评级人才成长规律进行一轮新的破坏,只能通过高于其它机构的信用级别争抢客户资源而加剧评级商业化竞争的同时对整个评级业的市场公信力进行一轮新的颠覆,没有丝毫进步意义。违背评级规律的恶意竞争无异于饮鸩止渴。

缺失这样一个评级观,使人们难以有挑战强势传统力量的勇气和智慧,难以自觉变革错误的评级管理制度。树立这样一个评级观,将使我们能够对已有竞争评级体系模式进行深层反思,奠定重构评级制度的思想基础。

十三、推动不同国家评级结果互认完全不具备操作性

这一评级观的逻辑是:试图通过不同国家的评级结果互认实现评级信息跨国流动的愿望有悖于评级信息的形成规律,一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环境是其债务人最重要的客观信用风险因素,盈利能力是其债务人最关键的主观信用风险因素,这两类信息基本决定了一国信用风险形成的特殊性和国家间信用风险形成的机理差异。由于各国评级机构均采用适合揭示本土债务人信用风险的评级标准,依此形成的评级结果千差万别,绝无可能对体现不同国家信用风险特征的不同评级观点进行跨国量化互认。与此同时,在缺乏跨国评级监管体系保障条件下的评级结果跨国互认势必导致完全由债务人选择评级机构,其评级立场对评级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将是负面的,这种互认将演变成信用风险跨国转移,后果十分严重。

缺失这样一个评级观,使人们难以从信用关系全球化视角探索实现评级信息跨国流动的模式,难以形成改革共识和行动。树立这样一个评级观,将使我们能够丢掉幻想,积极寻找人类评级发展的正确之路。

十四、建立区域性评级机构背离了信用全球化的时代需要

这一评级观的逻辑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构建起支撑其运行的国际资本流动体系,而由信用关系组合的资本形态是这一体系的主动脉,因此,信用关系全球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信用关系的跨国、跨区域组合需要具有全球一致性、可比性和流动性的评级信息为媒介。信用评级是以满足资本流动需要体现其价值存在的,由于客观上不存在任何封闭的区域经济体,一个区域性的评级信息既不能满足当地资本的跨地区流动需要,更不能为其它地区的资本流动所认可,因此,试图用区域评级破解现存国际评级体系问题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缺失这样一个评级观,使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评级所依存的客观环境,难以找到正确的改革道路。树立这样一个评级观,将使我们能够顺应时代需要,投身于建立一家全球性评级机构的实践。

十五、双评级体系模式是解决世界性评级问题的最佳选择

这一评级观的逻辑是:后危机时代,人类社会为纠正现存国际评级体系的问题付出了极大努力,所提出的诸如加强评级监管、减少评级依赖、承担评级法律责任、改变评级收费模式、鼓励评级竞争、推动评级结果互认、建立区域评级机构等设想和举措都是人类为改革国际评级体系进行的探索。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努力均无法撼动一个与人类信用经济活动高度制度化融合的现存国际评级体系的根基,更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阻止错误评级的继续。我们必须以信用关系全球化对评级体系的本质要求为依据,建立一个代表人类社会共同利益并能够为资本全球流动提供一致性、可比较、可流动评级信息服务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为信用关系全球化提供一个新的评级选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评级现状。也就是说,在现存主权特征国际评级体系运行的同时,再建立一个非主权特征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实现两个评级体系并存、开放、包容、互补、制衡的世界评级新格局。这是人类改变国际评级制度实践的最佳选择。

缺失这样一个评级观,使人们难以把握变革国际评级秩序的历史机遇,难以从制度层面阻止错误评级对世界经济的破坏。树立这样一个评级观,将使我们能够准确设计国际评级体系蓝图,降低改革成本。

十六、政府是评级责任的首要担当者

这一评级观的逻辑是:

1、评级是信用经济社会的一种管理制度,政府是这一顶层制度设计的担当者。通过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形成新的社会消费能力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了社会债务规模与偿债来源的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这一客观规律要求政府不仅要有保障信用规模增长的制度,而且要科学制定揭示社会偿债来源风险的信用评级制度,唯有这样,才能避免评级制度缺失及不合理导致社会债务规模的过度增长形成对国民经济的最终破坏。

2、评级攸关国家信用体系和经济基础安全,政府是这一责任的担当者。由债权人与债务人构成的信用关系社会化不仅构建起了社会再生产赖以正常运行的社会信用体系,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评级作为构建信用关系的媒介,直接决定着国家信用体系和经济基础的状态,而对评级履行这一重大社会责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制定的评级制度。唯有按照信用经济社会发展对评级的本质要求制定鼓励能承担评级责任的管理制度,才能避免错误评级成为颠覆国家信用体系和经济基础的破坏力量。

缺乏这样一个评级观,使人们难以从根本上找到评级责任的首要担当者,难以从制度上确立评级在信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树立这样一个评级观,将使我们能够明确政府对评级的管理责任,通过制定科学的评级制度对社会债务进行有效调控,使其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由西方错误评级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远没有结束,改变世界评级现状,用公正的评级信息引导资本流动,加快复苏世界经济进程,是当今时代最为现实的需要。如何尽快走出评级的认识误区,进行正确的评级实践取决于人们评级思维方式的变革,树立正确的评级观顺应了这一历史需要。

上一页
(责编:值班编辑、赵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