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基础优势
泉州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又有哪些基础优势?黄少萍如数家珍,认为泉州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改革先行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泉州模式”,2008年被列入“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泉州于2012年12月份被国务院批准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三个国家金改区),今年3月份又获批国家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几大“国字号”招牌,不仅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平添底气,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还将为泉州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多挑大梁、多作贡献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基础的实力。2013年GDP达5218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达650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培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4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建筑建材、食品饮料2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以及光电信息等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为与“海丝”沿线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产业转移提供巨大的空间。
千年古港的潜力。泉州规划可开发利用的港口自然岸线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7.2公里,可建5万吨级(含)以上深水泊位88个,规划综合通过能力近6亿吨,集装箱近两万标箱。目前泉州港口吞吐量约1.1亿吨,是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五大港口之一。区域内港口已与菲律宾、韩国、日本、阿拉伯等2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国际运输航线,与其他地区港口航运合作的多个项目正在抓紧商洽之中。
海洋资源的承载力。泉州海岸线长541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68个,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5大海湾和数十个小海湾。我们围绕建成海洋经济强市,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超千亿元,在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企业家队伍的魄力。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格局给泉州注入源远流长的商业活力,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爱拼敢赢、海纳百川的企业家群体。泉州本土企业家群体又是极具创造力和创新力的一支队伍,创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发展奇迹。目前单上市公司达89家,中国驰名商标就有124件。泉州在国内异地泉商还有150多万人,商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这支队伍将是增进和扩大与海丝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贸易往来的生力军。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给泉州带来“三个促进”
黄少萍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泉州人民乃至海外乡亲,在思想、认识、定位等都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对我们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也开始逐步显现。比较突出的是‘三个促进’”。
促进泉州“海丝”文化觉醒。从2013年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到今年承办“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再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在讲好闽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大局的过程中,海内外3000万泉州乡亲更加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加充满文化自觉和自信。
促进泉州城市美誉度提升。今年下半年,海丝国际学术论坛暨全国9城市文物展览、联合申遗活动还将在泉州举办。“在一年的时间里,频繁举办这么多的高端论坛、对话会、国际研讨会等,是泉州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我们真的有点感受到历史上“市井十洲人”的场景。”
促进泉州人气商气集聚。今年来泉旅游观光、投资贸易、商务洽谈的“人气指数”不断上升,直接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对外贸易的发展。1~7月,来泉旅游人数大幅增加,达到近2500万人次、增长16.5%,其中境外游客126万人次、增长12.8%,泉州因此荣获福建省“过夜人气城市”排行榜冠军。上半年,泉州贸易总额达151亿美元,其中出口85亿美元、增长1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0.9%)。
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泉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黄少萍表示,“泉州应该发挥优势,主动融入,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作出应有贡献。基于这一设想,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坚持先谋后动,加强规划研究。今年1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研究形成《泉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力争泉州列入国家“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努力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
坚持务求实效,强化项目运作。目前,泉州顺应国家、福建省的支持导向,先期策划了48个“海丝”项目。其中,投资分量最大的是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吉永泉铁路、泉州市新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直接效益最明显的是产业合作项目,包括“中国-沙特阿拉伯”石化产业合作泉州园区、中兴海丝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内容最丰富的是文化交流项目,包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泉州当代艺术馆等。我们相信,随着这些项目顺利实施,泉州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外贸水平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坚持文化引领,复兴古城古港。在城市建设中,泉州本着敬畏历史、留住乡愁的态度,严肃、认真、执着地保护古城、古港。比如,6.62平方公里的古城,至今仍原生态地保留着大量历史原貌建筑,到处可以看到“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老建筑,这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泉州人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泉州“海丝”建设率先启动的一个综合性大项目,就是“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旨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生态,促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会客厅”和“市民文化家园”。项目总投资70亿元,先期投资25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得到海内外泉籍乡亲、旅外华侨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比如,旅美著名泉籍艺术家蔡国强热心参与古城保护规划设计,与“建筑界毕加索”弗兰克?盖里携手设计的“泉州当代艺术馆”正在抓紧实施;广大泉籍乡贤闻讯,自发捐资1亿元设立泉州当代艺术馆、南音南戏发展两个基金会。
坚持改革开放互动互促,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泉州来说,就是要发挥国家级“金改区”、“民综改革试点”等政策优势,把“好牌”打成“好局”,形成集聚人才、资本、技术、商品、服务等的强烈磁场,建设名副其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我们相信,通过软硬环境的提升,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时空距离将越来越近,人员往来将越来越密切,经贸合作潜力和空间将进一步释放。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