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沈晓明谈上海自贸区:四个方面取得扎实进展【2】

季明 何欣荣

2015年09月24日21:3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沈晓明谈上海自贸区:四个方面取得扎实进展

  谈改革:一级政府、双重对接、三管齐下

  不同于粤闽津三大新批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五大片区均在浦东新区境内,这给了上海在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内系统推进改革的机会。具体来说,上海自贸区一方面加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对接,一方面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各类投资者营造更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记者: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今年在深水区改革上有什么突破?

  沈晓明:整个自贸区试验,核心内容是4句话: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这四项制度贯穿了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全过程,其他自贸区目前也在用。

  以前上海自贸区是一花独放,现在是四花争艳,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做出特色。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片区都集中在一个行政区内,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如何以自贸区理念来改造浦东一级政府,系统设计政府职能转变的路线图,归结起来是三个字:“放、管、服”,分别代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记者:自贸区如何贯彻“放、管、服”三字改革理念?

  沈晓明:以“放”为例,包括三个方面:投资、贸易和金融。投资主要是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管理透明度。这方面上海自贸区拿出了全国第一张负面清单,明确告诉外国人,什么事情不可以干,这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革命。

  统计显示,目前进入上海自贸区近90%的外商投资项目,都在负面清单以外,只需要备案而不用审批。相应的办理时间,也从过去的8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上海自贸区的新设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已从挂牌初期的5%,提高到目前的18.6%。

  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试验是成功的。近期中央提出在市场准入中全面引入负面清单制度,这个负面清单和自贸区的不一样,把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放在一起了。

  另外还有商事登记改革。继早期的“先照后证”改革后,浦东新区近期又开展集中登记地试点,工业厂房也可作为小微企业集中登记地。这个试点的意义在于,随着服务业发展,有些业态只要以“皮包公司”的形式就可以满足法律意义上的住所要求。“皮包公司”之前来讲是贬义词,主要是事中事后监管没跟上。试点既尊重了企业选择办公地点的自由,又确保了法律监管的有效性。

  通过“放、管、服”,自贸区将与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有效对接。比如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自贸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通过创新外籍人才居留和出入境制度、吸引国际知名孵化器和创业投资机构等,在浦东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和“大众创业策源地”。

  谈突破:取消和简化许可证 年内推“减权清单”

  在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基础上,下半年自贸区计划推出首份“减权清单”。同时加快政府信息共享,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记者:自贸区改革不是请客吃饭,这其中的难点在哪里?

  沈晓明:难点在于约束政府自身的权力。比如“商事登记改革”,将“先证后照”改成“先照后证”,接下来要攻的是在市场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宽,企业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开门运营,不需要许可证,这个难度就大了。目前自贸区在服务业开放、建筑管理等领域梳理出192项需要优化调整的许可审批事项,我们会一项项去研究,看这个证是否真的有必要。当然牵涉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该有证还是要有证。

  按照清权、减权、制权的要求,自贸区和浦东计划年内推出首份“减权清单”。凡是没有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凡是市区两级依据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权力率先取消,凡是红顶中介全部取消。这“三个凡是”力度很大,正在紧锣密鼓地论证研究。

  事前审批减少了,事中事后监管必须加强。现在政府的监管信息共享,就像“蜂窝煤”,上下相通但左右不通。不少部门不愿意把自己的信息拿出去,政府将下决心打破利益僵局。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上一页
(责编:王子侯、乔雪峰)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