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粤港澳先行,打造“一带一路”的“中国智谷”【2】

2015年12月25日21:47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粤港澳先行,打造“一带一路”的“中国智谷”

粤港澳先行,打造“一带一路”的“中国智谷”

金融创新试验田:用金融语言推进互联互通

在金融创新试验田方面,当前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已箭在弦上,建议可通过利用双方既共通又互补的金融优势再向前一步,在“中国智谷”内共创一个“港深交易所”。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其后公布的《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突出粤港澳合作”。但两份方案的相关内容均显示,两地未来的合作仍然集中在物流、航运、金融和专业服务等领域,这些内容,过去无论是CEPA、还是自贸区均已有涉及,如今在这些领域继续加强合作虽未尝不可,但略显新意不足,也较难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

因此,可考虑在“中国智谷”内,如在深圳前海地区内创立一个“港深交易所”。该交易所可考虑由港澳深三地交易所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和管理,在交易平所的规则、制度和技术等设置上进行创新,当中既采用内地和香港股市现行的标准,又吸纳美国交易所或欧洲大型交易所的规则,通过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创建新交易所。同时,“港深交易所”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易所进行“互联互通”,在“港深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也能在沿线国家的交易所同时上市。

该交易所的标准,既要能接地气,不可曲高和寡,又要有创新,以“不管是土猫、洋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的态度,在顾及中国现实情况的同时,汲取欧美交易所的精华,创造一个崭新的交易所。两地若能共建此新型交易所,应该是港交所、深圳前海地区所乐见,也应是双方希望促成之事。而且,未来香港、澳门、深圳、广东甚至包括全国都能在三方面大有受益。

一方面,新交易所应采取当今国际上有利于创业企业上市的条款,这将有助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往上市,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目前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市场,受限于现有的规则、制度,导致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公司转往美国上市,令人惋惜。再加上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等交易所,都计划推动类似沪港通、深港通的互联互通机制,致力横跨东亚、东盟国家及大中华市场,以抗衡中国沪深港三市联合带来的冲击,并争夺更多市场份额。新型“港深交易所”的出现,可以吸纳原本计划前往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以及已在美国上市有意回归的中国企业转往新交易所上市,这无疑可巩固和进一步发展香港、深圳的金融地位和市场份额,同时也能为深港、粤港在未来的深度融合上,探索出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全新、开放的上市平台以中国为纽带,可深化各国商界的关系和经济的联系,将有助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认同,以及促进我国进一步主动参加国际金融体系。随全球各国金融系统趋于互联互通,“金融语言”已渐成为国际共同的语言,各国民众对企业上市,股价、股市的波动等共同的体验,已产生了具有广泛认同性的“通感”。在这种“通感”面前,不同的语言、风俗、民族和国籍都不再是界限。

在中国未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领域的合作中,“港深交易所”不但可以给沿线国家的企业,以及前往沿线国家投资的中国内地企业、香港企业多一个可供上市的交易所,更会增加沿线国家的民众、投资者这种“通感”,以金融语言的方式“润物细无声”般的增加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乃至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沟通。

采取新规则,更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港深交易所”,有助粤港澳扩大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可探索的领域将比“沪港通”及“深港通”更多。这既能为中国内地民众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积累和继续增加财富开辟新出路,也能推动我国在金融、会计和法律等众多高端服务业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推进标准互认,甚至是推动共同制定相关行业的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促使我国真正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简而言之,粤港澳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的“中国智谷”,推动三个试验田的建设,不但符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要求,也是打通己学和彼学的关键,更是中国深度全球化、积极全面参与国际规则顶层设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互联互通的新尝试。(作者: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部主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国际关系与台港澳研究室主任 赵磊)

上一页
(责编:张文婷、李彤)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