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供销合作社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联通城乡市场 助力增产增收(消费视窗)

本报记者 齐志明
2024年06月19日06: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广东博罗县车村村供销蔬菜种苗繁育基地,技术员(右)指导蔬菜种苗培育。
  胡仔浩摄

  广东天庄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佛山中心库建有自动化立体库,共设有8个输送线货物出入口,库内配备6台全自动堆垛机,可实现每小时180托盘的出入库作业速度。图为全自动堆垛机开展智能仓储作业。
  广东天庄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供图

  乡村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搞活农村流通,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当前农村流通有哪些新亮点?如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流动?各级供销合作社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和特色产业发展?记者在广东一些地市进行了采访。

  畅通渠道,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

  炎炎夏日,走进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冲蒌镇新供销生活超市,在生鲜果蔬、日用消费品等各大售卖专区,村民们正在选购各类商品。

  扩内需,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优质商品和服务加速下行,激发乡村消费潜力。另一方面,随着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和农村电商应用水平提升,农产品进城通道更加顺畅。

  花椰菜、荔浦芋头……在冲蒌镇供销合作社天润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里开展产购销对接、交易洽谈的经营者络绎不绝。据介绍,天润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年销售农产品3.6万吨。

  “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城乡商品流通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布局,积极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冲蒌镇供销合作社主任麦浩文说,供销合作社开展电商业务,推出“天润生活直通车”线上平台,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均销售量达5万件。

  县乡人口数量众多。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加强乡村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市场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满足县乡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同时,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城乡流通的“微循环”。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加快推进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建设,发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加快打造联结产地到终端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在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区域配送中心93个,培育发展供销农场684个,探索订单式、标准化生产模式。江门市供销合作社建设运营5个区域直供配送平台和7个供销农场,全年实现农产品直供配送额超3.5亿元。茂名市供销合作社建设供销高凉菜体验中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采购、制作、配餐、展示、销售、推广等全产业链服务。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系统将持续完善流通网络,培育流通主体,创新流通业态,加快建设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流通领域传统优势。积极推进全系统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升级改造,推进县域集采集配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应用,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业务融合发展,助力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加快建设公共型冷链物流体系,完善配套服务

  在位于佛山市的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保障冷链物流园,全自动数字化冷库可智能化识别和监测货物出入库移动、存储情况。在数字化“大脑”的调度下,货物经传送带送到指定货道,再由全自动堆垛机的巨型机械臂精准抓取、投放。

  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灼维介绍,近年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加快建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配套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冷链设施,已在全省布局建设项目74个,冷库库容531万立方米,其中53个项目已经正式组网投产。如今,冷链骨干网的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提高10%,预冷率提高30%,冷链物流成本最高可降30%。2025年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全省可实现每隔1小时车程就有一个供销合作社冷链园区。

  在江门市恩平市圣堂镇沈海高速圣堂出口右侧,工作人员正在广东供销(恩平)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的仓库里快速分拣马铃薯。恩平市是广东省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范围遍布11个镇(街),冷链物流产业园将为马铃薯远销提供更好的保障。

  广东茂名荔枝、徐闻菠萝、清远连州水晶梨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冷藏保鲜、分拣包装、分拨集散等环节,大幅降低了腐损率,延长销售期,运往全国各地。

  发展冷链物流是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的重要内容。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积极推进以冷链物流为核心、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数据显示,2023年,全系统新增冷库库容200多万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农产品产地、枢纽、销地冷链物流设施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系统冷链物流建设区域会商联动机制,推动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

  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邹村村,水产养殖户马文勇与惠州市绿色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供销渔场协议。马文勇已在邹村村从事水产养殖多年,渔场面积约110亩。在与供销社合作前,其销售范围仅局限于附近市场及少数周边城市,合作后便开始供应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内的公司,不仅销量更大,水产品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

  供销渔场协议的签订给马文勇吃下了“定心丸”。“如今,从源头的鱼苗和饲料购买、养殖中的技术指导,到终端的销售渠道,都能获得供销合作社帮忙,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马文勇说。

  湖镇镇供销合作社主任黄志锦介绍,从去年8月起,湖镇镇供销合作社共建成供销渔场8个,养殖面积1108亩,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350万斤。

  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小农户”的模式种植特色玉米,让农产品有了固定销路;博罗县横沥镇供销水稻农场开展以丝苗米和梅菜为主的“稻稻菜”三季轮作,助力村民增收;台山市冲蒌供销合作社建起“冬瓜屋”,打造黑皮冬瓜产业圈……近年来,广东以推进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为抓手,加快提升联农带农能力。

  据介绍,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社村”合作运行机制,优先从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强县中选取10个县(市、区)开展“社村”合作试点,参与“社村”合作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超10%。

  各地区供销系统聚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多措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2023年,全系统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引导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2000家。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提升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统筹整合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等,打造县域范围内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积极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推进标准化示范、品牌建设试点,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1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