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李芃达
2024年06月24日08:55 | 来源:经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参评的50个城市中,中小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2679.3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2911.4万户,累计培育73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各级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出台诸多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评估结果显示,减税降费政策和稳岗返还政策知晓率高达85%,中小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金铁鹰说,“随着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和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及系列鼓励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各参评城市持续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精准对接、实现融通创新发展,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合肥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科研院所共建37家协同创新平台,组建“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赋能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打造“科创通”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和精准科技金融支持,推出科创贷、科创投、科创贴等多元服务,助力科技企业创新;青岛市探索发展“云端研发”模式,集需求挖掘、资源匹配、创新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有效提升资源整合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报告》显示,2022年度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参评城市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2.7%,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有43个参评城市研发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占比达86%。

“此次评估选取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近六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这意味着全国中小企业各项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相关政策正引导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金铁鹰说。

此外,各地不断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据统计,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武汉7个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300家,无锡、宁波、苏州、襄阳、北京、杭州6个城市每万户中小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4家。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推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精准有效的培育赋能举措,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立足产业特点,兼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设以技术支持、成果转化、资金对接、企业孵化、产业融通等为主要功能的专精特新赋能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把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措施。

“各参评城市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实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47个城市已设立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占比达94%。”上述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区县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率已从不到50%提升至100%。

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服务是最迫切的需求之一。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财政、金融等惠企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性融资担保、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持续扩面增量降费,随借随还随贷等新模式灵活有效,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合力。

北京市落实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补贴政策,按照“标准统一、流程简便、公平普惠、达标即享、资金直达”的要求,采用“免申即享”的方式,有效缓解融资贵难题;西安市推出“技术交易信用贷”,依据技术合同支持具有技术交易行为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有效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南京市创新发展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采用银行保函为参与方共担市场风险,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市场机构也在积极行动。由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基于核心品牌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终端门店之间的供应链生产关系,开发出一套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大雁系统。

“前不久,我们升级了大雁系统,首次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产业链金融。目前,已经搭建起包括汽车、医疗、建筑等在内的9个方向的产业链图谱,识别超2100万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小微信用画像效率提升了10倍。”网商银行“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告诉记者,以汽车产业链为例,通过大模型识别全产业链270万家小微企业,为超过10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信贷额度。获得金融服务的用户中,64%为首次获得纯信用贷款,近三成为科创型企业。

数智转型稳步推进

《报告》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共15个重点行业的超1.5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共有29个参评城市位列其中。

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系统有关数据,广州、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各参评城市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状况有所缓解。

今年5月,由山东省支持共建,浪潮云洲承建、管理和运营,全国首个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放运营。目前,该中心已汇聚各类服务商近500家,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超过1000套,构建了“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功能,为2700余家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赋能作用,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光鹏说。

问卷调查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知晓度较高,有40%以上的企业已享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获得感较高,企业对各项促进发展政策满意度整体较高。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涉及各行各业,如何针对细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是各方十分关注的话题。

“我们聚焦中小企业特征,分行业挖掘场景需求,梳理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需求和供给,全面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水平。”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介绍,该院围绕“设备单元、生产线、车间、工厂、企业、生态、新一代信息技术”7个维度,梳理出20个业务领域大类81个应用场景小类的通用供需图谱,并根据行业特性,对通用供需图谱进行个性化修订。

此外,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面向地方中小企业集聚产业,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开展工业数据登记节点试点工作,推进中小企业工业数据要素登记,加速数据汇聚汇通、应用系统融合联动。同时,积极发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作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责编:杨曦、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