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6日,《華爾街日報》刊登題為《Herbalife Drama Shines Light on Direct-Selling Stocks》的評論文章,現全文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威廉·阿克曼(William Ackman)斥資10億美元做空賭洛杉磯保健品公司康寶萊(Herbalife Ltd)股價會下跌的舉動,再次讓直銷公司受到市場的關注,刺激投資者重申審視在這個似乎永遠充滿爭議的行業內的投資。
阿克曼旗下的基金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宣稱康寶萊的經營模式是一個“金字塔式騙局”,理由是康寶萊的營銷模式讓經銷商從新加盟者中的獲利超過了本身銷售公司產品獲利的10倍還多。所謂“金字塔式騙局”,就是以根本不可能支付的高利息作誘餌,進行金融詐騙。金字塔騙局其運作規則是用后一批投資者存入的資金,支付給前一批投資者作為投資的利潤,以此循環往復。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公司”必須不斷提高利潤水平。當參加者人數達到飽和點不再增加時,整個“計劃”就土崩瓦解了。
顯然,這是一種熟悉的指責。據了解,阿克曼曾把類似的指責用在直銷商Usana Health Sciences Inc、護膚品制造商如新Nu Skin Enterprises Inc(做空機構香櫞去年也對如新進行質疑)。作為直銷商,企業依賴個人走向市場,並且把他們的產品賣給其他人,而不是運作一種典型的零售操作。
在康寶萊的運作中,直銷公司的投資者們已經看到自己所持股票價值的上漲以及每一次下跌。舉例來看,當阿克曼上個月公開表示做空康寶萊之后,Nu Skin的股票跌至2011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不過,Nu Skin的股價已經有所反彈。
投資機構Solaris Group首席投資官格裡斯基(Timothy Ghriskey)指出,“如果你是一名真正的投資者,我不知道你是怎樣對待這些事情的。不過,這些激進投資者心血來潮的質疑對股市產生的巨大波動或許會讓你產生恐懼”
去年5月份,對沖基金經理人大衛·愛因霍恩(David Einhorn)在一次電話會議中對康寶萊的銷售模式提出質疑,康寶萊和其他直銷類股票均遭遇重創,持有Nu Skin股價的Solaris Group利潤受損。當日,Nu Skin股價暴跌8.3%。據統計,在短短兩周內,直銷公司的股票價值縮水近四分之一。格裡斯基聲稱,“我們從Nu Skin身上賺了錢,但是在股價下行時我們賬面虧損很高”
像康寶萊這樣的直銷公司,之所以會頻繁遭到指責,主要源自他們“多層次銷售”的商業模式。要知道,在這種模式下,其獨立簽約的直銷商們往往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直銷組織,隻有它的營銷組織不斷擴大,它才可以通過管理整個營銷組織的績效增長獲取更多的利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多層次銷售做出了這樣的定義:在銷售計劃中,參加者交錢給計劃的組織者以換取這樣一些權利。
如此一來,運作多層次銷售模式的直銷企業,就成了最受關注的對象。其他沒有運作多層次銷售模式的企業,比如說雅芳產品公司,就不太容易受到攻擊或傷害。
去年12月19日,當阿克曼公開表示做空康寶萊時,康寶萊、Nu Skin、Blyth和Usana的股價跌幅都超過5%。不過,這些股票已經全部出現兩位數的反彈,尤其是康寶萊的股價已經較比去年聖誕前夕上漲72%。對於阿克曼的做空之舉,Blyth、Usana及其他數家直銷公司拒絕發表任何置評。康寶萊上周為自己進行了辯護,並得到了一家行業聯合會的支持。
美國“直銷協會”(Direct Selling Association)主席約瑟夫·馬裡亞諾(Joseph Mariano)指出,“關於‘金字塔騙局’的指責,是錯誤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金字塔騙局’。”馬裡亞諾還聲稱,“直銷協會”推行了各種各樣的政策,旨在對抗違反行為。《華爾街日報》上周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康寶萊展開調查。據了解,証券交易委員會是在阿克曼對康寶萊發起攻擊,指責后者運行一個“金字塔騙局”之后開始這一調查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投資組合經理人都不看好直銷商,布賴恩·坎貝爾(Brian Campbell)就是其中一位。坎貝爾所在基金,持有Nu Skin的股票。2011年年初,日本發生超級大地震和海嘯后,坎貝爾首次購入Nu Skin的股票。災難發生后,該公司的股票價值損失10%。
對此,坎貝爾表示,股票的波動讓他感到沮喪。不過,阿克曼的做空之舉並不適用於Nu Skin。在坎貝爾看來,應該更多地購買Nu Skin的股票,原因在於該股票的增值空間很大。
本評論作者瑪雅·拉馬爾(Mia Lamar)和安娜·普裡爾(Anna Prior),均是《華爾街日報》記者。
(i美股 米娜編譯 轉載請標明)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