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央行通過降息或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在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同時更給市場注入“強心劑”,這也使得全球股市總市值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70萬億美元,全球股市總市值上周又跨過了新的裡程碑。在這樣一場“狂歡”大戲裡,誰的表現最為突出?誰又是幕后最大的策劃者?或許其中蘊含的幾個關鍵數字,會讓大家對這場大戲有更深刻的感覺。
全球47個主要國家股市
14個股指今年創新高
自美聯儲推出貨幣寬鬆(QE)政策刺激經濟之后,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出台不同版本的QE政策。即使美聯儲已經開始逐步退出,但寬鬆大戲依舊高潮迭起,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央行通過降息或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本國經濟發展。
今年年初,瑞士央行突然“變臉”震驚全球,在宣布降息的同時還放棄歐元兌瑞郎1.20的干預水平。然而,在瑞士央行行動后,全球央行毫不猶豫地開始了“寬鬆總動員”,這其中到底有誰?印度央行、丹麥央行、加拿大央行、土耳其央行、埃及央行、中國央行、韓國央行、泰國央行……
提到寬鬆,首先當然要說到歐洲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推出的量化寬鬆計劃已從3月初正式啟動,為期18個月,規模超過萬億歐元。早在去年10月,日本央行就擴大質化量化寬鬆(QQE)規模至每年80萬億日元。此外,各國央行的寬鬆舉動還得到二十國集團的認可,日前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與會財長和央行行長們認同多國央行近來推出的大規模寬鬆舉措,認為此舉是提振全球疲軟經濟的必要措施。
寬鬆隊伍越來越壯大,在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同時更給市場注入“強心劑”,這也使得全球股市總市值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今年以來,全球股市總市值增加了5萬億美元,並一舉突破70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市值。市場數據顯示,在全球47個主要國家股市中,有14個股指均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
MSCI全球指數
市盈率達17.6倍
的確,哪裡有寬鬆,就買哪裡的股票,寬鬆已經成為股市的靈丹妙藥,歐洲和日本股市正是如此。目前,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創下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德國DAX指數上周五一度創下12390點的歷史新高,英國富時100指數也以創紀錄水平收盤。德國、法國、意大利、丹麥、奧地利股市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均超過20%,歐洲斯托克6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創下17.3倍的最高紀錄。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相信,美國版QE已帶領美股進入多年牛市,而歐洲的QE才剛剛起步。無論是股價漲幅還是資金流,歐股的表現都將遠超美股。
面對誓將寬鬆進行到底的日本央行,日本股市也順勢而為,日經225指數上周一度突破20000點大關,創下近15年以來的新高,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4%。
說到“最牛”股市,不得不提到A股市場。今年以來,上証綜指和深証成指的累計漲幅已經達到24.7%和27.2%,創業板指數的漲幅更達到73.45%。A股市場的狂熱傳到香港市場,恆生指數上周累計上漲7.9%,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莫比爾斯預計,長期來看中國股市將會繼續上漲。
雖然准備和寬鬆說“再見”,但這可不代表美股就一定會“輸”,因為美聯儲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加息還是一個未知數,特別是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疲軟經濟數據暗示美聯儲可能有理由將加息推遲到夏季之后,這令一些投資者的焦慮有所緩解,美股市場在震蕩中維持上漲格局。截至目前,標普500指數距歷史最高點僅相差0.7%,納斯達克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超過5%。
全球股市到底有多火?就連遭受經濟制裁打擊的俄羅斯,股市也維持上漲勢頭,俄羅斯RTS指數今年以來上漲近26%。在一片降息聲中,巴西央行礙於高通脹水平而連續加息,但該國股市依舊“堅強”地上漲近8%。
整體來看,截至目前MSCI全球指數的市盈率達到17.6倍,幾乎為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投身還是觀望?
如果你正在參加一場無聊的聚會,感覺更加糟糕的事情莫過於隔壁傳來熱鬧的狂歡舞會的聲音,股市也是如此。寬鬆浪潮推動股市一步一步走高,在一片歡鬧聲中,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資金投入其中,這時應該趕緊投身還是繼續觀望?
奧本海默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博曼表示,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國債收益率創下紀錄新低的情況下,投資者隻好轉戰股市尋找收益。倫敦Peel Hunt証券公司經濟學家威廉斯表示,隻要央行持續提供流動性,股票仍將是投資者的首選。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Richard Iley則在研報中表示,過多非理性的動物精神和不可持續的杠杆增長暫時仍將推動市場繼續向上。然而,瘋狂持續得越久,最終的修正就越有可能發生。
有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央行當前的寬鬆競賽可能在今年夏季有所收斂,隨著油價的進一步反彈和全球經濟形勢轉好,各國面臨的通縮壓力將不再會有當前那麼大。此前,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平均通脹前景預期在2月份已經回升到1.28%,結束了之前連續8個月走低的勢頭。摩根大通預計,全球平均加權通脹率在3月份觸底於2.46%,此后在年底回升到2.59%。而發達國家平均通脹率則會從0.22%回升到0.58%。在此狀況下,通縮危機將會大大緩解,全球央行的寬鬆壓力也會隨之下降。
野村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日前表示,幾大主要央行曾經實行或正在實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對經濟的正面刺激效應正在逐步減弱。有市場人士表示,全球央行的寬鬆競賽或待美聯儲加息來終結。各國央行紛紛放水的一個共同原因在於對通縮風險的恐懼,但各有各的苦衷。這意味著,這種難得一見的共同政策方向隻能持續短暫時間,股市的走勢很難預料。(記者 吳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