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大幅下跌將眾多私募產品推到了清盤的風口浪尖。據統計,截至上周末,今年以來超過1200隻私募基金產品清盤,其中7月和8月是清盤的高峰期,共有389隻產品清盤,佔今年以來清盤產品的三成。
近兩月成清盤高峰
據統計,今年以來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達1292隻,約佔納入統計的產品總數的5%。其中,今年以來成立的8183隻產品中,有39隻產品生不逢時,已終止運作。
A股始於6月中旬的大幅下跌行情令不少私募基金經理措手不及,7月和8月成為基金產品清盤的高峰期。數據顯示,7月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顯著高於其他月份,有10隻產品存活期未超過1個月,二季度成立的產品成為清盤重災區。
除了已清盤的產品外,還有不少產品淨值處於危險區。據統計,私募基金清盤線的設定會根據產品類型及機構的差別而有所不同,一般會設置在0.7—0.85之間。截至上周五,淨值在0.9以下的私募基金產品共有1189隻。
在清盤或瀕臨清盤線的私募基金產品中,不乏老牌私募機構和知名基金經理掌管的產品。繼7月知名私募深圳清水源和福建滾雪球均有產品跌至止損線之后,前“公募一姐”王茹遠掌管的“天堂硅谷大浪潮”母基金近日也出現清盤的傳言。雖然她澄清該基金暫時還沒有結算,正在商討具體的解決方案,但這一表態相當於証實該產品確實逼近清盤紅線。
業內人士認為,從當前市場環境來看,A股劇烈震蕩雖然是導致私募基金清盤的重要原因,但並非所有產品都是因為觸及止損線而被動清盤。事實上,私募遭遇清盤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基金經理看淡后市、產品存續期滿、公司業務結構調整,淨值下滑觸及清盤線、業績不佳等。在今年清盤的產品中,部分產品是由於基金經理看淡后市而提前清算,可謂“急流勇退”。在這些主動清盤的產品中,一些產品的收益率頗為可觀。
考驗私募風控機制
超過1200隻產品清盤引發了業內人士關於“私募迎來史上最嚴格大考”的討論。回顧6月中下旬以來的行情和操作,多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由去杠杆引發的恐慌性拋售和流動性危機遠遠超越眾多基金管理人以往的牛熊市經驗。這次大跌對於私募的風控能力可謂極端嚴厲的考驗。每一輪牛市都會催生一批私募基金,而每一次潮水退去后,風控問題仍然會暴露出來。
由於大量中小私募基金可能存在風控缺位的缺陷,行業以“清盤線”作為通行的風控措施,但越來越多業內人士對於“清盤線”的合理性提出質疑。
他表示,清盤線的設置給投資者造成了“幻覺”。以股票型私募基金產品為例,一般私募的清盤線設置為淨值0.8元。投資者的“幻覺”是可以享受股票市場的收益,而最大的風險只是虧損20%,即能在淨值0.8元的位置全部賣出。顯然,清盤線設置並未改變股票型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屬性,但在某種程度上鼓勵風險較低的投資者投資不適合的高風險產品。
在具體投資上,清盤線的設置在機制上鼓勵管理人追漲殺跌。一般管理人會採用先建安全墊、逐步提高倉位的做法。這種投資方法直接的結果是有效資產的運用不足。當市場回調時,由於清盤線“緊箍咒”的存在,管理人傾向於減倉。當產品淨值到了清盤線附近,理性的管理人會低倉位博反彈,成為事實上的“僵尸”基金。
多位業內人士都建議,投資者不必過多著眼於產品的清盤機制如何,而應更多地關注投資顧問的日常操作風格和風控能力,對風險的考察不能單純依賴清盤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