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3·15”到来之际,面对上市公司欺诈上市、业绩造假,“老鼠仓”与内幕交易频出,“荐股软件”层出不穷,中国投资者也需要像消费者一样,依靠“打假”保护自身权益。以往为股市繁荣贡献交易量、新股认购资金和印花税的中国股民,需要受到更多保护。
“黑天鹅事件”频出
最近一段时间,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华一直在为受困于上市公司佛山照明(000541)虚假陈述案的股民奔波。这家曾有“中国灯王”美誉的资本市场“现金奶牛”,曾经受到股民追捧,但随着内幕交易、泄密门、信披违规、造假门等一系列“黑天鹅”式丑闻爆出,公司已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黑天鹅事件”在股市中指非常难以预测,且具有颠覆性和非寻常性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
去年,因白酒塑化剂风波、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上市公司食品安全问题曝光的“黑天鹅”事件多达10余起,中国股市亟需“打假”。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数据,2008年至2012年,证监会共新增案件调查1458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76件,罚没款金额总计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25起。
业内专家表示,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虚假披露这四大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涉及的股民数量越来越多,往往一个上市公司违法的背后是上万股民和数亿元资金牵扯进来,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很少有投资者向违法主体成功索赔。
被证监会认定为“持续造假时间长、犯罪性质恶劣、非法募集资金数额特别巨大,社会危害严重”的绿大地造假案,虚增营业收入2.96亿元造假上市、圈钱3.46亿元,股价暴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经济学家吴晓求表示,在社会中盗窃如此巨大数额的钱款足以判以重罪,但在股市中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