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海”
多部委酝酿出台扶持政策,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装备走出去
中国装备“走出去”继续发力,相比已成气候的高铁“出海”,后起之秀核电大有抢镜之意。近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成功“出海”。此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地铁及轻轨站等。
与此同时,酝酿中的一系列政策将加速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步伐。新年首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专门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装备“走出去”。另据上证报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多个部委拟出台扶持举措,政策涉及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拓宽外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等多个方面。
高铁核电领衔装备“走出去”
从去年开始,高层就多次强调中国装备“走出去”,从中铁建获得的尼日利亚131亿美元铁路大单,到中泰、中缅、中俄等铁路合作协议,李克强总理几次出访都为中国带回大单。
高铁“走出去”的成绩斐然。商务部昨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铁路设备已成中国出口新增长点。就“体量”而言,去年机车车辆出口额已经达到37.4亿美元,年均增速近35%,而在2001年这一数额尚不到8000万美元。并且这一高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商务部认为,“未来高铁将成为铁路市场的重要增长点,我国铁路设备出口面临难得机遇。”
“中国铁路‘走出去’正逐步从初期的设备供货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转变。”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说。比如中国企业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是非洲首条按照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修建的现代化铁路。
他介绍说,2014年,我国企业参与的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比2013年增加113个;累计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商务部昨日援引德国权威咨询机构报告称,目前全球铁路市场容量为1620亿欧元,未来有望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增至1900亿欧元。目前南美、中东欧、俄语地区轨道交通设备进入车辆更新换代高峰,潜力巨大。
核电也是装备“走出去”当仁不让的主角。开年首月,中国就和巴基斯坦签署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地铁及轻轨站等。此外,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也在北京签署了双方在核电站设计领域的有关合作协议。
2月4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多部委酝酿出台扶持政策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对于装备“走出去”的意义,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如此指出。
也正是基于此,最近3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讨论“走出去”问题,最近的一次是1月28日,会议主要议题就是部署加快装备走出去,其中着重强调了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装备“走出去”。
会议提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同时完善支持政策,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
据上证报记者了解,为落实国务院精神,多个部委还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商务部也将配合意见出台政策。
商务部2月5日专门召开介绍我国铁路设备出口情况的专题发布会。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支陆逊在会上透露了商务部即将出台的政策内容。他指出,为促进中国铁路装备出口,将加快标准国际化建设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未来会通过中介对外发布企业诚信指数。同时,还将指导企业防范风险,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加大本地化建设,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此外,还将按WTO规则,把产业和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如拓宽外汇利用渠道、支持企业境外发债募集资金,政策性机构应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空间。
有市场空间,有政策扶持,今年将是铁路装备“走出去”力度和幅度更大的一年。这一点从一项数据或可窥见。商务部5日表示,预计今年中国北车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将提高至20%,这一数据较该公司去年半年报数据中5.99%的占比翻了几倍。
7只基金抢筹“核电央企” 12个交易日浮盈逾亿元
核电央企重组启幕,上海电力、吉电股份逆市飙涨
重仓基金泰信蓝筹精选、泰信中小盘、民生加银红利 、民生加银策略 1月21日以来成功杀进同类业绩榜单前1/5
2月4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旗下上海电力、吉电股份和东方能源同时公告称,国资委已通知中电投启动与国家核电联合重组的工作。这是继南北车合并之后,央企间又一起重大合并重组。受此影响,实际控制人为中电投的个股表现强劲。除东方能源停牌外,上海电力、吉电股份自1月21日以来强势上攻,尤其是吉电股份已经实现了两个涨停。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观察,早在去年四季度,博时第三产业等7只基金新进重仓上海电力、吉电股份,仅12个交易日合计浮盈超过1.5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基金虽然持股量有限,但仍实现净值的快速增长,回报率领先同类基金。
“国企改革还在继续推进,未来还可以期待更多改革事件驱动触发的个股投资机会。下一阶段,在以国企改革为主线的蓝筹股中继续寻找投资机会”,博时第三产业成长基金基金经理王雪峰表示。
中欧基金独门重仓吉电股份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已经连续涨停的吉电股份,仅出现在1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欧价值 (现任基金经理苟开红),新进重仓持有吉电股份421万股,持股总市值为2088.16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1.24%。虽然持仓有限,但吉电股份的强势上攻,令中欧价值发现受益匪浅。吉电股份自1月21日以来累计上涨41.71%,远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1.15%的涨跌幅。短短12个交易日,中欧价值发现持股市值已从1726.1万元(假若去年四季度以来持股量不变)增至2446.01万元,浮盈720万元;与去年四季度末的持股市值相比,同样浮盈超过350万元。
由于基金持吉电股份的数量有限,持股市值增长对中欧价值发现净值的增长贡献也有限。不过,截至2月5日,1月21日以来中欧价值发现单位净值累计增长3.59%,跻身主动偏股基金业绩榜单前1/3.
6只基金新进上海电力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旗下的上海电力,虽然表现没有像吉电股份这般冲击涨停,但该股在近12个交易日里累计涨幅达73.51%。基金2014年四季报显示,该股被6只主动偏股基金重仓持有。其中,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博时第三产业成长(现任基金经理王雪峰),截至去年年底新进持有上海电力1800万股,持股总市值为14057.97万元,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为2.87%。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两只普通股票型基金重仓持有上海电力,柳菁执掌的泰信蓝筹精选、泰信中小盘精选分别持有该股481万股、215.9万股,且均为新进,持股总市值分别为3756.61万元、1686.18万元,占基金净值比分别为2.66%、2.93%。此外,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民生加银景气行业(现任基金经理吴剑飞)、偏股混合型基金民生加银红利回报(现任基金经理孙伟、宋磊)以及灵活配置型基金民生加银策略精选(现任基金经理孙伟、宋磊),分别新进持有上海电力39.96万股、122万股、19.15万股,持股总市值合计1414.47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重仓持有上海电力的这6只基金均在去年四季度新进持有,且持股量并不大。近12个交易日,6只基金因持有上海电力产生14595.16万元的账面浮盈(假若去年四季度以来持股量不变),持股总市值由1月21日的22495.28万元增至昨日的37090.44万元。其中持股规模最大的基金博时第三产业成长,同期浮盈9810万元。
由此估算,上海电力、吉电股份的强劲上涨,令提前布局其中的7只基金直接受益,在短短12个工作日里合计产生账面浮盈15315.16万元。
基金“闪进”国企改革股
其实,随着中电投与国家电网联合重组消息的落地,以基金为首的主力机构抢筹相关股。吉电股份2月5日level-2委买队列数据显示,截至当天10:40,38.9万手封单中有26.9万手为主力买单,共22笔,且多笔连续大单数量相同。而在前一交易日(2月4日),该股更是吸引了2.25亿元的主力机构买单,龙虎榜买方席位出现机构专用。“机构批量下单吸筹迹象明显,表明主力封涨停态度非常坚决,做多意愿强劲。”业内人士认为。上海电力早在1月29日,2个专用席位出现在买方营业部中,合计交易金额达1.58亿元。
持上海电力市值规模最大的博时第三产业成长,其基金经理王雪峰在基金四季报中表示,“国企改革还在继续推进,未来还可以期待更多改革事件驱动触发的个股投资机会。下一阶段,在以国企改革为主线的蓝筹股中继续寻找投资机会。”
孙伟、宋磊也在民生加银红利回报、民生加银策略精选基金四季报中表示,沪港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市场催化因素将逐步落地,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并与经济企稳形成共振,提升对场外长期资金的吸引力。2015年关注国企改革和相关改革公司的长期投资机会。
观察抢筹上海电力、吉电股份的基金业绩发现,虽然持仓有限,但整体业绩领先。7只基金除博时第三产业成长、民生加银景气行业1月21日以来业绩处于同类基金中游水平外,泰信蓝筹精选、泰信中小盘精选、民生加银红利回报、民生加银策略精选区间回报率分别为4.61%、4.15%、4.55%、4.71%,均跻身同期同类基金业绩榜单前1/5.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