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單軌制過渡,政府要因勢利導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談中國進一步的經濟發展應該怎樣做?要從兩方面進行思考:
一方面,要深化改革,由雙軌制向市場單軌過渡。當初實行雙軌制,是因為我們當時是資金非常稀缺的國家,1979年人均收入不到非洲國家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但中國現在的人均收入已達到5400美元,是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原來不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部門已經符合比較優勢,現在大部分國有企業是可以盈利的。因此,沒有繼續保護補貼的需要。這種情況下,就要扭轉雙軌制遺留下來的扭曲,包括金融過度集中的問題——應該發展能夠給農戶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地區中小銀行或地區中小金融機構。
同時,原來的資源基本是白給的,現在應該將資源的費率提高到國際的合理水平,讓山西煤老板的故事不再發生。
原來的壟斷領域現在都是有競爭力的營利行業,這種情況下應該允許民營經濟進入,進行競爭、深化改革。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按照比較優勢發展。
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政府還要發揮因勢利導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中等收入國家,因為發達國家退出了一些產業,我們已經處於或非常接近世界產業前沿。這些產業要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就要靠自己的研發。這種情況下,政府怎麼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第一,建立比較好的專利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鼓勵創新﹔第二,必須支持基礎科研,基礎科研對商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有支撐作用,政府必須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第三,可以像發達國家一樣,對一些新產品使用政府採購的方式,讓這些新產品很快達到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第四,用行政命令。比如,美國為了支持生物能源,規定到2020年美國的生物能源比重必須達到一定比例。
我們國內在談政府作用的時候,有時講全部靠市場,政府不應該發揮作用。如果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不發揮積極作用,就等於自廢武功,永遠不可能趕超發達國家。比如拉丁美洲的智利,在上世紀70年代改革以后,它是“華盛頓共識”的模范生,但智利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沒有出現新的產業,收入分配也越來越惡化。
如果中國要進一步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市場體制的改革﹔另一方面是發揮政府積極的因勢利導的作用。
(本文根據林毅夫在“中國開放新階段高峰論壇”上的演講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未經作者審核。林毅夫在著作《解讀中國經濟》、《新結構經濟學》中討論了相關內容。)
- 未來十年公眾最焦慮貧富分化阻礙國家發展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專家給出改革設計方案
- 調查顯示漲工資最能提升幸福感
- 國企封閉利益系統不破解 收入分配改革難見成效
- 收入分配改革遲遲不發 打破壟斷才能縮小貧富差距
- 工資改革要把壟斷行業的不合理高薪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