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入農仍須完善配套措施--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民資入農仍須完善配套措施

2012年11月21日10: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民間資本“涌入農門”帶來民企投資通道拓寬、農業投資“貧血症”緩解和投資拉動效應明顯等多贏格局。專家表示,企業逆勢投資農業有利於“穩增長”和現代農業發展,應積極支持引導,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但同時要強化相關項目審核監督,防止企業開山辟地、圍田造房等新型“圈地”活動。

  “投資窪地”顯出強勁“吸納效應”

  企業逆市投資農業的策略選擇,不光為民營資本拓寬了投資渠道,也緩解了農業領域的投資不足、通過農業投資吸納效應抬升了全社會投資增加。農業領域的專家表示,企業投資農業有利於企業自身、現代農業發展,也有利於拉升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一些企業主表示,企業逆市投資農業領域有利於企業渡過難關、打通民資投資渠道。“辦企業錢難賺,投資農家樂辛苦是辛苦,但回報率不錯,能達到20%。”已經注冊了農業開發公司,正准備大舉進軍休閑農業領域的浙江商人洪忠炬說,企業經營困難的時候,還是投資農業最保險。

  今年以來,意在促進民間投資的“新36”條出台,但是從浙江企業的反應來看,民間資本進入一些領域仍存在著各種“玻璃門”。不過,很多企業都表示,民間資本進入農業的渠道是暢通的,這無疑為企業拓展了新的投資領域。

  與此同時,隨著資金涌入,農業投資的吸納、拉動效應顯現。一直以來,農業都被當作“投資窪地”,而民資的進入,正讓這塊“窪地”強大的拉動效應逐步顯現。隨著企業投資農業,浙江農業企業產值、農家旅游消費收入大幅提升,如2011年浙江農家樂直接經營收入達到80億元,如果算上間接帶動的收入增加,農家樂對整個消費的提升將在百億元以上。

  樓曉雲表示,農業包含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農業服務業發展等多個環節,同時也連接著上下游多個產業,企業投資農業的乘數效應和多方拉動效應明顯。

  專家表示,農業投資額度相比於工業、服務業仍很小,但其帶動效應十分強勁。據統計,2011年以來,浙江省欠發達地區農企對接基地累計已達700多個,對接基地面積近一百萬畝,帶動了20萬農民就業,累計為農民增收達到近10億元。

  浙江省副省長王建滿表示,企業“淘金”現代農業帶來多重積極效應:推進農企對接、引導浙商投資現代農業是發展山區經濟、深化“山海協作”的有效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擴大有效投資的有效舉措。

  資本涌入助解農業投資“貧血症”

  借助工商企業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民資“涌入農門”緩解了農業投資不足,改造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據初步測算,近五年來,浙江有超過1000億元的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領域,涉及育種、農產品深加工、農業觀光、生態旅游等多個方面。

  浙江省發展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表示,民間資本的逐利性、靈活性大大擴展了農業的功能。民資“涌入農門”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錢”的問題,並倒逼人力資本向農業領域集聚,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有力推手。

  農業投入主要靠政府,農業成為名符其實的政府扶持性產業。盡管近年來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但長期以來困擾我們農業問題的投資不足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隨著工商資本紛紛到農業領域“淘金”,農業投資不足的難題逐漸得以緩解。

  農業領域的專家表示,民間資本為逐利而投資農業,但客觀上也解決了農業領域長久以來的投資不足問題。從浙江企業投資農業的資金流向看,一方面傳統投資領域繼續擴大,從育種到種養、農產品深加工等農業生產、經營繼續吸引民資進入﹔另一方面,新興的農業服務業成為農業投資的新熱點,農業觀光、生態旅游以及現代農業基地快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民資入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浙江省第一家由工商資本投資創辦的台州金穗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投資700多萬元研制開發了國內第一條雜交水稻工廠化育秧、精量播種流水線,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了農民種糧效益低的問題,帶動當地農民大幅增收。

  “凡是有農家樂規模化經營的地方,農民的農產品肯定供不應求,僅此一項,就能使當地農民人均增收上千元。”樓曉雲說。民間資本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農業服務業發展等各環節有機連接,為農民就業致富開辟了新渠道。

  “資本下鄉”須嚴防“圈地”

  有關農業專家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應盡快完善民間資本投資休閑農業、特色農業的相關制度,尤其是對涉及旅游開發、統合體建設的休閑農業項目,應進行嚴格審查和監督,嚴防企業變相建造公館、會所等項目進行“圈地”活動。

  一些進軍農業領域的工商企業主表示,要做強、做大農業企業,需要完善融資、人才、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融資難。”杭州聯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民表示,自己有生產加工基地,但是在銀行貸款時,這些搭建在耕地上的設施都不能拿來做抵押。“農業生產周期長,沒有順暢的融資渠道,企業很難做大。”

  投資休閑觀光農業的衢州企業主徐志輝表示,“一直想找個懂經營的人,但聽說要常年待在村裡,沒有人願意來。”多位企業主表示,農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肯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人難招”成為農業企業普遍遭遇的難題。

  專家提醒,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民資投資農業必然會選擇商品化程度高、投資收益大、回報周期短的特色農業或休閑農業。因此,在鼓勵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的過程中要防止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進行佔田圍地、劈山造房等新興“圈地”活動。

  卓勇良表示,企業逆市投資農業有多重積極作用,政府應積極引導,完善相關的投資政策和配套措施,將企業在困難時期的“暫時性選擇”引導轉變為“長期選擇”,並引導資金在農業領域內部的流向,進一步發揮農業投資的吸納、拉動效應,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拉動涉農經濟較快增長。

  從浙江來看,民資“涌入農門”主要集中在休閑觀光農業和特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經濟作物方面,投資種植業的民間資本佔比很低。樓曉雲說,今后應引導資金向種植、加工等領域投資,確保資本推動農業全方位發展。

  農業專家表示,在企業投資農業時,一定要嚴格限定土地用途,工商企業流轉的耕地必須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不能轉為他用。另外,要完善農業生產、加工等方面相應的補貼制度,使得工商企業投資農業能夠獲得合理的回報。(王政)

(來源:經濟參考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