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數據“忽悠”中國豆企 中國被美忽悠高價囤大豆【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美數據“忽悠”中國豆企 中國被美忽悠高價囤大豆【3】

本期主持:本報記者 張競怡

2012年11月27日00:0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話題三

  收儲能否救大豆產業?

  根源性的原因之一是在國家收儲政策的調整,這些對抑制價格的上漲、下跌產生了部分平抑作用

  自2010年12月3日至2012年4月底,國家共進行34次臨儲移庫大豆競拍,累計近1030萬噸,實際成交隻有13.6萬噸,成交率僅為1.3%。 2012年國家臨儲大豆收購已於11月16日正式啟動,收儲價格為4600元/噸,價格較2011年高15%。收儲政策能否平抑大豆市場波動,為產業安全做保障呢?

  張瓊:收儲放儲是農業部調節農產品價格的一個重要杠杆,在市場價過高的時候放儲平抑價格,在市場價過低的時候實行保護價保護農戶種植積極性。

  但對於大豆來說,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效果已經不大了。1996年起,中國放開大豆市場,開始進口大豆,當年進口大豆111萬噸,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按照承諾,入世后實行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取消對大豆、小麥、油菜籽、花生油的進口關稅壁壘,國外大豆隨之潮水般涌入中國,並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量達2659萬噸,佔全球進口量的1/3。海關初步統計顯示,根據船期及採購進度測算,預計2012年大豆進口總量將超過5700萬噸。 80%以上的大豆都來自進口,20%怎麼收怎麼放,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而且目前農產品的“抗跌”屬性正在下降,一方面這是由於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資金青睞投資的穩定性故而流入農產品領域的資金增加了,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在控制國內農產品價格上的話語權上,形勢已經相當嚴峻。

  馬文峰:收儲政策中,最低收購價已經保護了一部分農民的利益,隻要有人認為價格可行,種豆有利可,還是會有人種植大豆,這也是國產大豆雖然大幅萎縮但還未絕產的原因。不過,收儲政策力度加大的空間很小,中國收儲政策面對的是整個糧食體系,首先要保障口糧如小麥等的收儲,而不是大豆。

  李國祥:國產大豆並沒有完全追隨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根源性的原因之一是在國家收儲政策的調整,這些對抑制價格的上漲、下跌產生了部分平抑作用。從這一點看,國產大豆收儲政策在制衡國際大豆價格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中國大豆產業目前對外依存度太高,如果國產大豆絕產,那麼收儲就無從收起,中國在大豆市場就沒有自我調節價格的余地,因此降低對外依存度仍是必要的。

  另外,雖然不一定要增加收儲政策的力度,但是對於收儲價格應需更好規劃。目前,大豆、玉米比價已經太大,如果能夠制定一個收儲價格,讓大豆、玉米比價回歸平衡,那麼農民可能會自願多種大豆。

 

(責任編輯:喬雪峰、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