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數據“忽悠”中國豆企 中國被美忽悠高價囤大豆--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美數據“忽悠”中國豆企 中國被美忽悠高價囤大豆

本期主持:本報記者 張競怡

2012年11月27日00:0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被美忽悠高價囤大豆(網絡配圖)
  ■ 本期嘉賓:

  李國祥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張 瓊 生意社農產品分析師

  馬文峰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

  

  編者按:

  近年來,國內豆類市場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國產大豆種植面積與產量持續下降,而大豆進口量卻頻頻升至歷史峰值。隨著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的不斷減少,曾經被稱為“中國之牛”的大豆,現在對外依存度已超過80%,市場份額逐漸被以轉基因大豆為首的美國大豆所佔據。

  特別是今年大豆期價受持續干旱影響大漲,導致進口成本激增,國內油企再次陷入嚴重虧損的窘境。種植面積連年大幅減少,加工企業普遍開工率不足,農戶手中大豆銷售不暢等產業問題已引起了各方爭議。

  話題一

  美數據“忽悠”中國豆企?

  為了制造價格上漲預期,國際投機者一直在尋找各種炒作素材,於是美國遭受天災自然會被大肆渲染,但他們最期待的則是中國這樣的主要糧食進口國大規模進口糧食

  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美國大豆產量,原因是美國正在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於是,國際糧價開始走高,特別是國際大豆、豆粕價漲幅巨大。中國企業也在價格高點的時候大肆採購。然而,就在中國企業高價採購大豆后,美國農業部卻又調高了美國大豆產量的估值。

  這一逆轉使得CBOT大豆價格自9月5日觸及的紀錄高位下滑超過20%,這對前期高位囤貨的壓榨企業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在大豆市場上為何總是中國企業“受傷”?

  李國祥:國際糧價預期暴漲,雖然確實有美國旱災的因素,但更多是國際糧食期貨市場投機者和市場分析機構的炒作。據美國農業部評估,這場災害雖面積較大,屬50年一遇,但主產區受災程度只是25年一遇的水平。以美國主要農作物玉米、大豆為例,據6月份美國農業部估計,預測2012年至2013年度玉米產量3.8億噸,比上年度增產19.7%,而7月份美國農業部預測產量為3.3億噸,這一預測值比6月份雖下調近15個百分點,但仍比上年度增產4.9%。同樣,7月份美國農業部將本年度大豆預測產量由增產調整為減產,但僅比上年度減產0.2%。可見,對農作物產量預測具有權威性的美國農業部只是調低增產預期,而不是預測干旱將帶來明顯減產。

  同時,美國今年進行糧食生產的耕地面積增加很多,耕作面積擴大會大大彌補因干旱導致的單產下降。因此,美國雖遭受較嚴重的干旱,今年的糧食生產能力並未減弱,與輿論所說的“美國糧食生產嚴重受影響”是有出入的。

  從目前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來看,災害因素往往只是個由頭,國際農產品的金融化趨勢近年越來越明顯,每當有類似由頭時,都會出現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近期糧價上漲也是預期因素造成,而不是糧食歉收已成事實或必然趨勢。為了制造價格上漲預期,國際投機者一直在尋找各種炒作素材,於是美國遭受天災自然會被大肆渲染,但他們最期待的則是中國這樣的主要糧食進口國大規模進口糧食。隻要中印等國出手買糧,就將印証他們苦心營造的漲價預期,然后利用中國需求炒高糧價,賺取更大利益,甚至在國際場合指責中國因素引起全球糧食危機,喚起低收入缺糧國家對中國等國的不滿。

  張瓊:進口大豆價格波動給中國壓榨企業、糧油企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嚴重的話會造成國內油廠倒閉停工。美國農業部報告上半年不斷地捧高美豆期價,導致很多油廠怕后期上漲,高價囤了很多大豆,進口大豆分銷價高點曾經超過5000元/噸,但是到了第三季度,美國農業部報告又開始唱空美豆了,期價和現貨價格同時迅猛下跌,現在港口進口大豆價格已經跌到了4300附近。現在國內市場需求清淡的情況下,中國在原料購買上被美國農業部忽悠了一把,很多油廠都被迫停工減產來應對困難了。從最近中國取消的10艘進口大豆船期就可以看到,中國企業這次被美國農業部被忽悠了。

  馬文峰:國際大豆價格暴漲暴跌讓中國企業做出錯誤判斷,高位購買這實屬企業對市場預期反應過度。國際糧食市場金融化程度較高,農產品現貨市場往往與期貨市場相連,豆價波動正是市場投機者願意看到的,而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這種波動和預期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這與中國缺乏權威的有實力的第三方農業咨詢機構,發布獨立的全球性的農產品報告有關系,企業甚至是大型國有糧食企業由於缺少分支機構也無法清楚了解美國農產品的現狀。

 

(責任編輯:喬雪峰、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