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是中國關鍵目標(國金時評)--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小康社會”是中國關鍵目標(國金時評)

約翰·羅斯義

2012年11月27日00:0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十八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中期發展目標,這很可能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關鍵性階段。這不僅是個經濟目標,同時也能營造出社會凝聚力和社會目標,這個目標在最近幾年時常被忽略。正因為這個目標非常重要,所以理解十八大報告中提出這個目標的意義就非常必要,同時也有必要全面檢驗這個目標的現實性。

  中國開始經濟改革之初還是一個貧窮的國家。隻有一小部分人能夠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今天,在經濟發展了34年后,這種情況已經變化了。“小康社會”的目標是達到安定無虞的生活水平,這個目標涵蓋了所有中國人,不再只是一小部分人。強調社會的富裕——即隨著中國成為發達國家,在居住條件、工資、生活用品質量、假期、汽車、健康、文化、娛樂方面會得到巨大的改善,這能增強社會凝聚力,重新整合社會,填補任何道德真空。

  當最重要的數據不再是有多少億萬富翁,而是人均住房面積多少、平均收入如何、假期多長、電影院有多少、多少人上網、平均壽命多長時,社會凝聚力就會增強,隨之憤世嫉俗及道德真空情況就會減少。正因為如此,“小康社會”的目標才如此重要,它不隻有利於中國經濟,也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各個方面。這種進步對中國的國際“軟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是經濟。正因這個問題如此重要,所以有必要嚴格檢驗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數據。幸運的是,這個總結起來相對容易。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是,要比2010至2011年間的GDP翻一番,即增加100%。假設投資與消費間的關系不變,同期人均收入水平也會翻一番。

  2011年中國GDP增長率是9.3%,今年增長率不會低於7.5%。因此,想達到十八大報告的目標,2013至2020年的年均GDP增長率要保証至少7.0%。這個速度不僅遠低於中國過去30年的增速,甚至也低於現行的五年規劃中7.5%的數字。所以,這個目標很可能達成,甚至可能微微超過這個增長目標。

  然而,“小康社會”關乎的是人均GDP,而非GDP總量。人均GDP這個說法也主要是中國的提法,與國際術語並不完全一致。所以要做國際比較,就要把這個詞與世界銀行的定義相聯系。

  要計算中國人均GDP的增長,需要對人口增長作出假設。目前的人口增速是每年0.5%,不過這還會輕微下降。假設人口增速是每年0.5%,GDP增速是7.0%,那麼到2020年,年人均GDP會達到8500美元。這相當於世行標准下的高收入國家(HIE)水平的69%。如果中國保持同樣的速度,那麼到2026年中國會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即需要14年。假設有可能會發生小的變化——人口增速是0.4%,GDP增速是8.0%——這意味著中國會在2024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所以若中國成為高收入國家,世界經濟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現今生活在高收入國家中的人口共有11億,中國人口高於這個數字,一共是13億。同時,中國人的住房、國內商品質量、休閑時間、健康和文化都會發生變化。同樣,世界市場上提供這些商品的行業也會發生轉變。是的,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這些目標不僅會實現,而且這些目標也是有些保守的。

  中國關注的標准是人均GDP還是2020年能達到“小康社會”的生活水平,都由中國自己決定。或許用國際標准來說更容易理解,那就是中國能在15年內步入發達國家或曰高收入國家行列。

  糾纏這些都是吹毛求疵。最重要的是,中國在15年內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達到“小康社會”的目標是非常現實的。在國內外,有效推進這個目標,並理解其現實性,能有力促進中國的內部凝聚力與國際“軟實力”。

  很明顯,中國為准備制定十八大的經濟政策做了許多理論探索。顯然,這時間花得值得。

  (作者系英國倫敦市前副市長、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