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技術薄弱對中國航空業發展的制約瓶頸有望打破。昨天,中航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透露,“十二五”期間,中航工業計劃斥資100億元著力研發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這將是該集團迄今最大一筆自主投資。
林左鳴表示,每一款發動機的研發周期短則5年,長則10年,而投資回收期更長達30年,需要高強度反復試驗和巨額投入,國家層面的支持必不可少。未來五年,中航工業將在加大自主投資的基礎上,爭取各方對航空發動機研制的支持,積極開展原始創新和科技攻關,推進航空發動機型譜化和系列化發展,先於飛機形成貨架產品供國內外機型選用。
目前,全球范圍內能獨立研制航空發動機並形成產業規模的國家隻有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具有技術和商業優勢的僅美英兩國,已經形成全球范圍高度壟斷的態勢。鑒於航空發動機是國家軍事戰略核心技術,並構成國家實力的基礎,美國從未放鬆過對該項技術的控制和封鎖,英國也立法阻止羅羅公司超過15%的股權落入外國投資者之手。
中航工業2009年年初已牽頭組建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公司,首要任務是為國產大飛機C919打造國產發動機。據中航商飛高層透露,計劃於2016年前完成C919國產發動機驗証機研制,2020年前后完成發動機型號研制並交付用戶。
(責任編輯:聶叢笑、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