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下的中國樓市:或供不應求 或"消化不良"--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調控下的中國樓市:或供不應求 或"消化不良"

2012年11月27日17:12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資料圖

  年關將近,上海、北京等地樓市的翹尾行情讓消費者產生恐慌心理,不少樓盤爆出房源緊俏的消息,買房甚至還要托關系。相比於北上廣的“賣家市場”,海南、鄂爾多斯、溫州等地卻遭遇樓市冬天,開發商7折甩貨、炒房客也拋房出市。一邊是供不應求,一邊卻“消化不良”。緣何會出現如此局面?在政府的調控下,哪些市場被“打出原形”?又有哪些市場“剛需”爆發?

  本月初,一條“溫州房價領跌全國70個大中城市,炒房客被套”的消息引起了記者注意。報道稱,此前浙江主要城市的商品房庫存比較大,不少樓盤投資客較多導致空置率高。今年以來,在開發商主動“以價換量”的基礎上,浙江樓市出現了“成交量創新高、成交價再探底”的新特點。新一輪調控持續至今,溫州房價普降三到四成。

  與全國樓市繁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北部城市鄂爾多斯,樓市慘淡致開發商甩賣豪車以緩解資金危機。依靠民間資本繁榮起來的鄂爾多斯市在政策的打壓下,最終陷入窘境。以旅游項目作為城市命脈的海南三亞情況也並不樂觀,在全國報喜的形勢下,卻逆勢而跌,開發商打折甩樓,炒房客低價拋售。

  縱觀樓市爆冷的地方,不難發現:這些城市都經歷了樓市的高速發展,熱錢的涌入讓曾經的繁華不過是曇花一現。缺乏有競爭力產業的支撐,依靠房地產市場來拼“GDP”的發展模式最終將被“打回原形”。

  而與這些“泡沫”相對應的是另外一些城市的“剛需”爆發:國家統計局本月1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0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35個,比上月增加了4個,一線城市有漲幅擴大的趨勢。這是今年以來,連續第5個月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維持在30個以上﹔前5個月,這個數字始終維持在個位數。與溫州等地不同,這些城市的剛性需求仍然強烈,同時房屋庫存量緊缺,致使供不應求,甚至“一房難求”。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買房托關系”現象並非個例,位於北京大興紅木林項目的銷售員介紹,目前在售的隻有200平米左右的四居室。當被詢問是否有兩居或三居的戶型,售樓員開始說沒有,停頓后又說有一棟樓有部分小戶型。但是這部分兩居和三居的戶型都特別緊張,沒有關系買不著房,甚至部分四居的都訂出去了。

  北青網15日報道稱,有業主反映說“又到了買房找關系的時候。”業主王小姐看中了北京北五環附近的某樓盤,但是卻被告知她想要的戶型基本上沒戲,“一些有關系的已經提早預訂了,沒關系的就隻能等二期開盤。”11月19日,北京晚報報道稱,位於通州的金地格林格林項目上周末蓄客排號,當天上午10點時已經排了100多號。據購房者小鄭表示,大冬天這麼多人排號實在出乎意料,人們“像搶白菜一樣買房。”

  與搶不到房的人群相比,被限購政策拒之門外的城市外來人口更加煩惱。龐曉婷是來自山西的北漂,畢業至今已經3年。最近,她正為了買房的事情而發愁。按照北京市的限購規定,她的社保未交滿五年無法買房。然而眼見著房價一天天的還在漲,龐曉婷也隻能干著急,“手裡就三十萬,現在還能買個六環﹔再過兩年,估計連河北的首付都不夠了。”她也曾經做過去河北買房的打算,可是今年9月以后,燕郊也出台了外地人限購的相關規定,不能貸款的限制讓她打消了念頭,“國家為低收入群體提供了保障房,高收入群體可以買商品房。像我這樣月薪五六千的,既沒有富裕錢也沒有政策惠及。”像龐曉婷這樣的“夾心層”在北京不算少數,他們幾乎找不到符合自己的優惠政策。

  與龐曉婷情況相同的曹玉告訴記者,限購政策雖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住了炒房行為,也將他們拒之門外。曹玉說:“我們的事業都在這裡,離開北京是不現實的。然而不能總是漂租房子住,因為租金也一直在漲。每個月投在租金上的錢幾年下來都夠首付了。”他呼吁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標准制定上能夠將中間層人群納入其中。

(來源:中國經濟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