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歷經8個月,備受矚目的《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近日出台,12條金融綜合改革細則主要包括規范民間融資、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等。
改革必定伴隨著爭議,溫州金改也不例外。作為我國金融改革首個試點,社會各界對於此次改革的看法和聲音很多,有的充滿期待,也有的表示質疑。質疑聲主要針對兩個方面,認為《方案》既未放鬆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相關限制,也沒進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試點。一些媒體甚至稱此次金改“改皮不改骨”。
筆者倒認為亮點很多。
規范發展民間融資無疑是《方案》的最大亮點。長期以來,溫州一直是民間資金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但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得民間融資一直游走在灰色邊緣。此次金改成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直接動因和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導民間融資陽光化、規范化。試點細則涉及規范民間融資的條款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也較強,預計能夠起到預期作用。
其次,“溫州指數”的出台是一次創新式的利好。《方案》中提到,要形成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也稱“溫州指數”),做好民間融資動態跟蹤和風險預警。我們可以樂觀的估計,“溫州指數”的發布,在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的同時,將使得溫州民間借貸實際利率浮出水面,不再半遮半掩,從而成為民間借貸利率明確的風向標。
此外,民間資金投資方面,曾一度被叫停的個人境外投資試點此次獲批,也讓人眼前一亮。
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一方面為大筆的民間資金找到了更多出路,同時也能讓溫州人的商業思維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得以發揮。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決策層採取的增加小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等多項措施,都意在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在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溫州開展人民幣境外直投試點,可謂順水推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寬鬆的金融改革政策氛圍,同時也符合溫州地域經濟特征,有溫州特色。
總體來看,溫州金改能走出這一步已是不易。眾所周知,除了非常發達的民間金融,溫州本身的金融系統並不如上海、北京等城市那麼發達。我們應該認識到,溫州金改可能還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改進的地方,但是它確實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這意味著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被認可。
對於溫州金改的“摸著石頭過河”,我們不妨多點耐心,多點包容,多些掌聲,少些噓聲。有時候,掌聲比噓聲更能激發斗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區域性金融改革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輔助力量,在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同時,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梁婧)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